晋源区英泰祥宫廷家具艺术馆内,黄花梨摇椅、紫檀长几、金丝楠茶台……静静陈列。这些出自当代匠人之手的清式家具,将百余年前的生活雅趣、匠人专注于木料的岁月年轮娓娓道来,让传统木作的温度在当代缓缓流淌。2023年10月,清式家具制作技艺入选第六批山西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而崔跃正是这一项目的省级代表性传承人。
展厅藏巧思
“清式家具是中国古代家具中的艺术品,其历史文化和艺术内涵极其深厚。”11月1日,谈及清式家具制作技艺,崔跃打开了话匣子。他自小对工艺美术兴趣浓厚,2000年起开始搜集明清传统家具,2003年正式拜师学艺,专攻清式传统家具制作技艺。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清式家具之美、感受中式美学的魅力,今年8月以来,崔跃将其近年来制作的清式家具进行集中展示。
推开艺术馆展厅大门,淡淡的木料香气扑面而来,那是黄花梨、紫檀、金丝楠在时光里沉淀的温润气息。抬眼望去,展厅中央的黄花梨围屏屏顶弧度流畅,阳光斜洒在木纹上,为深色木料镀上一层柔光;旁侧紫檀长几的桌面光可鉴人,腿足上的雕花纹路清晰得能看清刀痕;金丝楠茶台更显精妙,凑近细观,木料中的“金丝”闪烁,仿佛藏着百余年前的微光。
展厅角落的温度计显示屏亮着“22℃”,旁边加湿器的水雾如淡淡白烟飘在半空,中央水池里的水面轻晃,映着头顶的灯。“别小看这些,”崔跃解释称,“木头太干会裂,太潮会糟。你看这紫檀长几的腿,要是温湿度不对,用不了几年就会变形。”
细述木作妙
在崔跃眼中,清式家具设计巧妙、造型浑厚庄重、装饰华丽、做工精细,其原料多为黄花梨、金丝楠木、紫檀、鸡翅木、红酸枝木等珍贵木材,造型上突出用料宽绰、尺寸宽大、体态丰硕的特点。
“你看这把清代太师椅,座面宽大、后背饱满、椅腿精壮,整体如宝座般雄伟庄重,桌、案、凳等家具也有这些特质,单看粗壮的木腿就能感受到风格。”崔跃指着展厅内的太师椅介绍,“雕刻更是精雕细琢,甚至达到无处不雕的程度,还融合了镶嵌、彩绘等技法。”“来,摸摸这个。”按崔跃的示意,记者触摸黄花梨摇椅的扶手,触感如抚过细磨的玉石,光滑得能忽略纹路起伏。“这是老木料的优势,越摸越润,像婴儿皮肤般细腻。”
清式传统家具从木材到成品,需经过多道耗时许久的工序,结构上更是匠心独具。崔跃打开一个小巧的百宝箱,箱中有盒、盒中有匣、匣中有屉、屉藏暗仓,曲折精妙,抽屉和柜门的关闭也暗藏诀窍。“制作时为确保外观纹理色泽一致、结构坚固,采用‘一木连作’,整个箱子从外到内由一块木料挖制而成,所以纹理连贯、质地结实。”
“作为匠人,在传承古法技艺的同时还要持续学习、勇于创新,才能不断前进。”说话间,崔跃拉过两把清式扶手椅,让记者体会新旧差异:旧椅后背硬挺,扶手弧度略显“硌”肩;新做的椅子刚坐下,后背便被扶手轻轻“拢”住,椅面弧度恰好托住腰,胳膊搭在扶手上时,手腕能自然下垂,毫无紧绷感。“以前的扶手椅讲究‘气派’,但坐感未必舒适。我重做时,把扶手弧度调整了3毫米,后背倾斜度加了5度,别小看这几毫米,坐感差别很大。”崔跃敲了敲椅腿,“你听这清脆声响,选用了老紫檀料,密度足够才不会发闷。”
恰逢几位游客进厅,有人忍不住伸手摸多宝阁上的雕花,崔跃并未阻拦,反而笑着说:“尽管摸,这雕花本就经得住触摸。你看这朵牡丹,花瓣边缘用‘圆雕’,中间纹路用‘浮雕’,最里层花蕊用‘透雕’,三种手法叠加,才显得立体生动。匠人做这个,一天顶多雕两朵花瓣,慢工才能出细活。”
匠心永相传
清式家具能跨越时光,受到后人垂青,不仅因为其凝结了先辈智慧与匠心,更因它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鲜活载体——指尖触碰的木纹、眼中所见的雕花,都是可触摸的文化记忆。
如今社会节奏加快,能沉下心专注做事愈发难得。在传习中心里,握着刻刀超过两小时就频频看表的年轻人越来越多;而能读懂“一木一器”古法图纸、耐住性子打磨榫卯的手艺人,大多已两鬓染霜,清式家具制作传承面临断层隐忧。
为守护这门珍贵技艺,崔跃二十年如一日,奔波于北京、福建、安徽等地,带着他的徒弟们静心钻研清式家具制作技艺。传习中心的各个角落,整齐堆放着为学员准备的刨子、凿子;墙壁上,贴满他熬夜手绘的榫卯分解图——每一笔、每一件物品,都藏着他留住手艺的匠心。每当看到年轻学员独立做出严丝合缝的榫卯,崔跃便会感慨:“我不想让这些能雕出繁花、做出好家具的手,将来只用来玩手机。只要你们肯学、肯钻,这门手艺就永远断不了根。”
在崔跃心中,一件清式家具能流传百年甚至千年,而它承载的制作技艺、文化底蕴,以及匠人精益求精的精神,更会在时光中代代相传。
记忆档案
清式家具风格富丽豪华、浑厚庄重,用料宽绰、尺寸宽大、体态丰硕。在木材选用上,推崇色泽深、质地密、纹理细的珍贵木材,同时格外注重华丽装饰——常以螺钿、象牙、木石、宝石、瓷等工艺品为材料,融合雕刻、镶嵌、描金、漆饰、彩绘等多样工艺。其装饰纹样题材广泛,内容丰富,龙、凤、麒麟、蝙蝠等图案优美生动,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望。
清式家具制作技艺严格沿袭古法技艺,从木材到成品需历经选料、开料、木材干燥、下料、净料加工、雕刻、组装、打磨等多道严谨工序。尤为珍贵的是,在清式传统家具制作过程中,七结构榫卯对接、一木多结构、同步鲁班锁组装、抽屉推拉机关挡、柜门斜坡闭合等一度失传的古法技艺受到重现,这些技艺集中展现了古代匠人的精湛水平与非凡智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