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晋源区南街村,每年农历二月初二,一场跨越千年的民俗盛宴如约开启。白昼时分,龙天庙会锣鼓喧天、人声鼎沸;夜幕低垂,南街焰火绚烂升空、点亮苍穹,共同勾勒出一幅传统意蕴与现代气息交织的动人画卷。2009年,龙天庙会和二月二南街焰火双双入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古老的民俗活动,不仅凝聚着人们对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的美好祈愿,更以其独特的文化魅力,架起一座连接过去与未来的精神桥梁。

千年传承的民俗盛景
龙天庙会源远流长,可追溯至汉代。据清道光《太原县志》记载,晋阳百姓为感念汉文帝刘恒体恤民情、减免赋税的恩德,特立龙天庙以志纪念。这项延续千年的民俗传统,不仅寄托着对贤明君主的追思,更传承着中华龙文化的深厚底蕴。
每逢二月初二午后,南街村龙天庙会便在喧天的锣鼓声中拉开帷幕。社火巡游队伍身着盛装,精神抖擞地沿街行进。秧歌、旱船、舞龙、舞狮等传统表演依次展开,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当属晋阳龙灯。十余名表演者手擎金色长龙,在铿锵的锣鼓声中腾挪翻转。长龙时而俯冲疾驰,时而昂首腾空,龙鳞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引得围观群众阵阵喝彩。
与之相映成趣的是造型精美的铁棍表演。小演员们身着戏装,立于高高的抬阁之上,随着抬阁者的步伐轻盈摆动。水袖翻飞间,宛如仙子凌空,令人叹为观止。
龙天庙会分为“二月二祭龙”“七月初五迎龙”“九月十五谢龙”三部分,其中以二月二庙会最为隆重。它不仅延续着祈求风调雨顺的美好寓意,更成为连接古今的文化纽带。正如晋阳文化研究会姚富生会长所言:“这些鲜活的民俗活动,承载着千年的文化记忆,是流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如今,这场千年庙会依然以其独特的魅力,在新时代焕发着勃勃生机,让古老的传统在当代得以延续传承。

高达十米的“老架火”
百年技艺的夜空绽放
每逢农历二月初二日暮时分,南街村广场上便会矗立起一座高达十米的“老架火”。年近八旬的老艺人刘二元照例细细查验每个细节,布满岁月痕迹的手轻抚架身上绘制精美的天龙山图案,语重心长地嘱咐徒弟:“引线布置关乎成败,这百年传承的技艺,容不得半点闪失。”
这项源自明代的南街焰火习俗,至今已延续六百余年光阴。最初是百姓为感念汉文帝恩德,在祭祀神龙时燃放焰火,祈愿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如今,这一古老传统已成为古晋阳文化的重要载体,在岁月的长河中熠熠生辉。
“老架火”的制作工艺处处彰显着匠心精神。匠人们一般在节日庆典三天前就开始布置架子,每层分东、南、西三面,以纸和高粱秆为材,精心扎制出亭台楼阁的造型,按照旺火、牌楼火、架火、瀑布火的顺序依次悬挂。架火的层数严格遵循农历月份,平年十二层,闰年十三层。从底座的“宝华阁”到顶端的“火神庙”,每一层都凝聚着匠人的智慧与心血。刘二元回忆,早年架身上多绘制《西游记》中的经典场景,随着时代变迁,逐渐转为天龙山、晋祠等本地名胜,细腻的笔触勾勒出“龙凤呈祥”等吉祥图案,寄托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深切向往。
当夜色渐深,四点星火同时燃起,整座架火仿佛被唤醒的巨龙。火光冲天之时,“地面火”随之绽放:“字儿火”书写着美好的祝福,“孔雀开屏”绽放出绚烂的光彩,与架火相互辉映,在夜空中交织出一幅璀璨夺目的画卷。最令人叹为观止的是,即便焰火燃尽,那些纸扎装饰依然完好如初,仿佛刚刚经历了一场神奇的蜕变。
“每年看到这些焰火,总会想起小时候过年的情景。”村民王铁生动情地说,“现在的焰火是越来越好看了,老传统也一直没丢。咱老祖宗传下来的好东西,到今天还这么红火,真是让人高兴。”
龙天庙会舞龙盛景
古老民俗的当代新生
近年来,晋源区积极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让这些承载着千年记忆的民俗活动在现代社会焕发出崭新生机。自2022年起,当地启动“唐风晋韵·山水晋源”二月二系列民俗文化活动,通过文旅深度融合,为传统文化注入时代活力。
在太原古县城经营传统手工艺品店的王奕对此深有感触。“这几年的‘二月二’真是越来越热闹了,”他一边整理着店里的剪纸作品一边说,“以前来看庙会的主要是本地人,现在天南地北的游客都来了。去年还有个上海来的游客,对咱们的‘老架火’赞不绝口,一口气买了好几套晋祠题材的剪纸作品,说要把咱们的传统文化带回去给亲友们看看。”
活动现场,传统文化展示区人头攒动。游客们不仅可以观赏老艺人展示古法烟花制作技艺,还能亲自体验民俗绘画的乐趣。杂耍表演区更是笑声不断,为节日增添了热闹气氛。
“游客们都说,来晋源不仅能看庙会、赏烟花,还能游览太原古县城、参观太原植物园,这一趟特别值。”王奕笑着说,“去年二月二期间,我这个小店的营业额比平时翻了五倍不止。”
更令人欣喜的是,这些传统民俗活动的复兴,实实在在地带动了当地村民增收。许多村民在庙会期间摆起小吃摊,售卖当地特色的猪血灌肠、晋源牺汤等美食。有的则组织起民俗表演队,将传统的风火流星、晋阳背棍等技艺展示给四方游客。
暮色降临,龙天庙会的余韵还未散尽,南街的架火已然点亮夜空。这跨越千年的文化传承,正如夜空中绽放的烟火,在传统与现代的交融中,续写着属于自己的时代华章。古老的非遗技艺,正在这片土地上绽放出愈加璀璨的光芒。
记忆档案
龙天庙会绵延千年,是晋阳百姓对传统民俗最朴素的铭记;南街“老架火”的星火传承六百余载,映照着匠人指尖的温度与坚守。当二月初二的暮色降临,庙会的鼓点与夜空的焰火交织成一曲穿越时空的对话——这些古老的仪式不仅是历史的回响,更是活在当下的文化血脉。它们以最生动的方式,诉说着这片土地的文化自信与传承力量。
(图片由晋阳文化研究会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