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太原新闻网 >> 图片新闻

树木去旧布新 公园连接道路

新建路配套绿化基本竣工

来源:太原日报 作者:刘晓亮 2025年10月20日 07:07

新建路改造后的龙潭活力场游园。牛利敏 邓寅明 摄影报道

  10月20日,新建路(北沙河—迎泽大街)正式通车。记者从市园林局获悉,经过5个月的艰苦奋战,该局高标准完成了新建路的配套绿化工程,全面展现了太原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良好的城市风貌,为城市南北主干道增光添彩。

  新建路此次改造北至北沙河南沿岸,南至迎泽大街,全长3.6公里。配套绿化内容主要包括道路红线范围内的路心池绿化、机非带绿化、行道树及道路红线范围外的口袋公园、单位绿地及公园绿地等。

  根据新建路所涉及的不同路口绿地节点、周边建筑出入口的场地需求和文化属性等,市园林局打造了多层次、多维度、多样化的复合型绿地,以满足行政、办公、商业、休闲、街道等多场景的需求。同时积极践行“公园城市“发展理念,依托新建路周边绿地资源、府城人文资源,西海子公园及龙潭公园水系资源,将新建路街边口袋公园与西海子公园、龙潭公园、饮马河公园、北沙河游园等有机结合,强化凸显新建路作为府城文化、生态主轴线的功能格局。

  与迎泽大街改造一样,新建路改造也尤为注重以人为本,强调功能性和体验感,比如在西海子公园、龙潭公园内增设了许多便民休憩设施;精心打造了北沙河游园、府西街游园及旱西关街角绿地等,提升了街道活力,大大满足了周边居民的休闲、健身需求。

  市园林局工作人员介绍,新建路上的杨柳树大多栽植于上世纪80年代初,树龄已接近50年。而杨柳树属于速生树木,寿命一般就是六七十年,现有的树木多已属于老树龄段,自然老化明显、病虫害严重。为此,开工之前,园林人员就利用专业检测仪对胸径超过30厘米的杨柳树进行了检测,对“腹内”出现空洞的杨柳树统一“去旧”,在对树木健康做到心中有数的同时,也为施工单位拓宽了作业面。

  按照道路改造的一般流程来说,都是先地下再地上,最后是配套绿化和交通设施。园林部门自8月底进场后,积极与施工单位协同作业,哪块够条件就动哪块,交叉作业、不等不靠。截至10月17日,道路全线国槐、红叶李、金叶榆球栽植以及草坪铺设等工作已基本完成,共计栽植胸径20厘米国槐1193株,胸径25厘米国槐217株,栽植绿篱约7100平方米,铺设草坪约1.5万平方米,中心隔离带端头花境完成34处,全线“颜值”大大提升。

  除配套绿化外,市园林局还对龙潭公园、西海子公园等进行了“微改造”,将之与道路和新建的游园、绿地深度融合。一是改造龙潭公园西侧绿地,将之与街道功能区共计6个地块连接,打造城区的生态呼吸带、文化展示窗与社区会客厅。同时,栽植白皮松、油松、国槐、白蜡、金叶复叶槭等乔木,杏树、重瓣榆叶梅、西府海棠等花灌木,安装不锈钢围树坐凳、娱乐健身器材,提升广大市民游园体验;二是破除饮马河公园西侧原有铺装,面积约2.4万平方米,通过“拆墙透绿”的手法,实现公园景观与城市环境的无缝衔接,打造兼具生态功能、休闲价值与城市活力的开放式绿化空间;三是在西海子公园安装围树坐凳、圆弧坐凳、不锈钢秋千、智能设施、荷叶廊架,铺装环河道等,搭配大规格的国槐、白蜡、银杏、五角枫、柳树等乔木,构建层次丰富、生态稳定的植物群落,让市民在街道、社区中即可直观感受公园的自然绿意,实现“城市即公园,公园即生活”的共享场景。

(责编:张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