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太原新闻网 >> 健康频道

近期胃柿石患者增多

柿子味美 切莫贪吃

来源:太原晚报 作者:记者 刘涛 2025年10月14日 10:33

  秋日正值柿子上市,其香甜软糯的口感让人难以抗拒。近日,万柏林区医疗集团中心医院消化科接诊了不少因贪食柿子而引发胃柿石的患者。10月12日,万柏林区医疗集团中心医院消化科医生提醒,柿子味美但不能贪吃,容易引发胃柿石。特别是儿童、老人及特殊疾病患者需重点防范胃柿石。这种因鞣酸与蛋白质结合形成的“胃内石头”,轻则导致上腹疼痛、呕吐不止,重则引发胃黏膜损伤甚至消化道出血。

  “胃柿石的形成主要与大量食用柿子有关。”医生说,未成熟或未完全脱涩的柿子中鞣酸含量较高,柿子成熟后鞣酸含量虽下降,但仍具风险。此外,山楂、黑枣等食物同样富含鞣酸。当人体空腹或短时间内大量食用柿子,尤其是与螃蟹、鱼虾等高蛋白食物同食时,鞣酸会与蛋白质迅速结合,生成不溶于水的鞣酸蛋白沉淀。在胃酸作用下,这些沉淀物会进一步吸附胃内未消化的食物残渣、果胶及植物纤维,逐渐凝聚成团块。随着胃部蠕动,团块不断裹挟新物质,最终形成坚硬的胃柿石。若结石较小,可能随胃排空进入肠道并自然排出;结石较大时,易卡在胃窦、幽门或小肠,引发腹痛、呕吐,甚至导致消化道梗阻或黏膜损伤。

  儿童、老人及特殊疾病患者需重点防范胃柿石。儿童胃肠功能尚未发育完善,鞣酸易刺激胃黏膜;老人胃动力不足,食物在胃内滞留时间长,鞣酸与蛋白质结合风险增加。此外,糖尿病患者、胃术后患者、贫血患者(鞣酸抑制铁吸收)也属高危群体。

  医生提醒,预防胃柿石的关键在于科学食用,要优先选表皮橙红、质地柔软的成熟柿子,每日不超过2个,儿童、老人食用量要减半,避免空腹食用,食用前撕掉高鞣酸的柿皮;忌与螃蟹、鱼虾等高蛋白食物及山楂、黑枣等同食,食用间隔至少4小时。若出现轻微不适,可饮用温水促进胃肠蠕动;若症状加重,要立即就医。此外,要定期进行胃镜检查,以便及时监测胃部状况,做到疾病早发现、早干预,且要始终保持饮食均衡,确保各类营养素合理摄入,为胃部健康筑牢根基。

(责编:王晓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