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太原新闻网 >> 健康频道

拍打隐翅虫 或引发皮炎

来源:太原晚报 作者:刘涛 2025年10月11日 09:00

  近日连续降雨,一种名为隐翅虫的小昆虫活动频繁,北大医院太原医院急诊医学科接诊的隐翅虫皮炎患者呈增多趋势。10月10日,北大医院太原医院急诊医学科医生提醒,隐翅虫体内暗藏强酸性毒液,一旦遇到这种“飞行硫酸”,千万别拍打,否则可能引发皮肤损伤。

  近日,一位市民感觉脸颊上有虫爬,随手拍打,不料右脸迅速出现一片灼伤样皮损,伴有灼痛感。经诊断,是隐翅虫皮炎。“隐翅虫皮炎是皮肤接触隐翅虫体内毒液后所致的接触性皮炎,症状在数小时至2天内出现。”北大医院太原医院急诊医学科医生介绍。隐翅虫形如蚂蚁,体长不足1厘米,乍看无翅,实则翅膀隐匿,故名为“隐翅虫”。目前,国内常见的毒隐翅虫以梭毒隐翅虫为主,其体形细长,红黑相间,头尾黑色。隐翅虫本身不咬人,但其体内含有强酸性毒液,腐蚀性很强。当隐翅虫停留在皮肤上时,如果被人下意识拍打、碾碎,虫体破裂会瞬间释放毒液,引起皮炎。

  医生提醒,隐翅虫喜欢潮湿环境,常发现于腐败的水果、绽放的花朵、粪便、腐肉等上面,夏秋常见,喜欢围绕日光灯等飞行。若遇隐翅虫停留皮肤,千万别拍打。处理方法为:一吹,轻吹驱赶;二洗,若被毒液沾染,立即用大量肥皂水冲洗(眼周用清水冲洗),将残留的毒液洗去,减少对皮肤的损伤;三敷,冲洗后,用干净的冷毛巾或冰袋冷敷15分钟至20分钟,有效缓解灼痛和肿胀。如出现皮损面积大,水疱、脓疱多,甚至出现糜烂坏死,并伴随发热、头痛、乏力等症状时,立刻就医。

(责编:张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