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房子”是新时代人民群众对建筑产品提出的更高要求,是从“有没有”向“好不好”的转变。如何才能更好地造出一套施工有创新、建设标准高、质量顶呱呱的好房子?我市一处城改项目建设工地给出了答案。
近日,省住建领域“质量月”活动暨房屋建筑工程现场观摩会在太原举行,观摩现场是从全省上千个建设项目中优中选优,最终确立的由中铁城建一公司负责施工的“袁家庄、下庄城中村改造项目”建设工地。300多名来自省市建设主管部门、施工、监理、设计等单位的专业人士,看着一个个带有浓厚智能特色的新设备、新工艺、新技术,直呼看得精彩、看得过瘾。
云鼎智造工厂:山西首套“空中造楼工厂”
项目施工现场,一座可实现“空中爬升、集成作业”的智能平台格外引人注目。这是中铁城建一公司自主研发、拥有自主品牌的“云鼎”智造工厂,也是我省首套空中造楼工厂,其成功应用,标志着山西房屋建筑施工正式迈入“群体智能建造”新阶段。
现场演示,平台1小时内可精准爬升2.9米,居行业领先水平,较传统施工效率提升30%以上。该平台由液压动力、点位支撑、钢桁架平台、挂架、模板提升、PLC智能同步提升、附属作业集成七大系统构成,集“轻量化、模块化、装配化、智能化、绿色化”五大优势于一体,具有“五大核心功能”:一是架体自爬升且无冒顶风险,保障高空作业安全;二是提供多功能作业平台,可同步开展钢筋绑扎、模板安拆、混凝土浇筑(顶部设布料机)与养护(喷淋系统);三是通过挂架与外维护体系实现全封闭防护,顶部可开合天幕彻底解决雨天施工难题;四是集成太阳能光伏板,满足自身照明及部分设备用电需求,践行低碳理念;五是构件全周期循环使用,装配式程度高,周转利用率达95%,简直可以和马斯克的可回收火箭媲美。
模块化机电安装:全流程智能集成
中铁城建一公司自主研发的“多专业模块化机电智能建造”体系,再次让观摩人员实地感受到了其在机电安装领域的技术引领优势。通过“工厂预制+现场装配”,该体系将电气、暖通、给排水、消防等多专业系统整体集成,彻底改变了传统机电施工“交叉作业多、精度误差大、效率低”的痛点。相较于传统施工,该体系将占总工期25%至30%的机电穿插作业压缩至15%,单栋建筑机电安装工期平均缩短45天,整体施工效率提升30%。
更值得关注的是,其显著的绿色效益与安全价值。工厂预制使现场焊接工作量减少80%,有效降低有害烟尘排放与火灾隐患;工厂加工率提升至85%以上,现场切割、打磨等高噪声、高粉尘工序减少70%,既改善施工环境,也减少对周边居民生活的影响;暖通系统模块化与智能控制结合,使整体能效比提升10%至12%,单栋住宅每年可减少约20吨二氧化碳当量排放;钢材、管材等材料损耗率控制在3%以内,较传统方式降低15%。
铝模施工与智能机器人:筑牢质量与效率双防线
在主体结构施工与现场作业环节,项目通过“新材料应用+智能设备赋能”,将精细化管理贯穿每一道工序。
地下室施工,中铁城建一公司率先推广“地下室铝模施工体系”,以高精度铝合金模板替代传统木模、钢模,提高铝膜周转次数降低施工成本,结合整体预拼装与模块化工艺,使地下室混凝土结构施工周期缩短20%,整体效率提升超25%。该体系刚度高、精度优——墙体、梁柱表面平整度达行业领先标准,后期抹灰厚度可控制在5mm以内,大幅减少二次装修工序;兼具绿色优势:现场木材消耗量减少90%,模板周转利用率比传统钢模提升40%,钢筋、混凝土损耗率降至3%以内,施工扬尘与建筑垃圾排放减少70%。
工地上广泛使用的地面整平机器人、地库抹光机器人、室内喷涂机器人等多类型智能设备,呈现出“机器换人”的智能化作业场景。其中,地面整平机器人日均完成1500平方米作业,平整度达≤3mm/2m;地库抹光机器人减少80%人工操作强度;室内喷涂机器人与腻子涂敷机器人通过精确控制厚度,降低材料浪费20%。整体看,智能机器人作业效率较传统人工提升3倍,不仅降低现场粉尘、噪声污染,更减少和降低了人工作业强度与安全风险。
“可复制、可推广”,是本次现场观摩会的主旨。未来,建设更舒适安全的居住条件、更便捷高效的市政公共服务设施、更优美宜人的城乡环境,会有更多的“智能制造”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