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太原新闻网 >> 时政要闻

一线治“社” 双线担当

——记小店区人大代表、小店街道康宁街社区党委书记王晓艳

来源:太原日报 作者:记者 阎轶洁 2025年10月07日 06:19

  清晨的康宁街社区党群服务中心里,王晓艳的身影总是最早出现。她一边梳理着人大代表联络点的选民接待记录,一边敲定社区老旧小区改造的当天进度。从社区党委书记到小店区人大代表,她身兼两职、心怀一事,以“党建为笔”绘就基层治理新图景,以“履职为墨”书写为民服务答卷,在双重岗位上走出了一条“双线融合、双向赋能”的为民之路。

  党建引领强根基

  “社区是居民的家,家要暖,先得把‘骨架’搭牢。”这是王晓艳深耕社区治理的初心。面对康宁街社区796名党员中离退休党员占比超95%、半数党员异地居住的管理难题,她创新“地缘+业缘+趣缘”分类法,将党员划分为17个支部,用“六类党员管理法”为不同群体精准画像,让居民党员“设岗有责”,让离退休党员“余热发光”,让流动党员“牵线有家”。就这样,754名离退休党员从“管理难点”变成了“治理亮点”。

  为破解20个无物业老旧小区“无人管、环境差”的困境,王晓艳牵头构建“一核两翼、多元共治”格局。以社区党委为核心,成立南北两个片区联合物管会,推出“一天一块钱”连片管理模式,按“全额筹、差额补、零负担”分类施策,让曾经的“脏乱差”变成如今的“洁净美”。

  在俪和苑、粮食局等小区,王晓艳打造5个党群服务站。其中面积630平方米的粮食局小区服务站涵盖社区食堂、城市驿站等功能,10分钟便民圈让居民“事有所办、食有所安、居有所乐”。

  截至目前,社区已完成3800余户老旧小区改造、1800余户天然气改造,加装14部电梯,这些民生实事都成了居民口中“看得见、摸得着”的幸福。

  履职为民守初心

  “人大代表不是虚名,是要替群众说话、为群众办事的。”王晓艳始终把“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的承诺扛在肩上。在社区党群服务中心里,由她打造的“人大代表联络点”是名副其实的“民意前哨站”——每月固定接待日、网格走访、楼栋长会议,3年来她接待选民130余人次,收集意见建议180余条,小到世纪花园小区供暖管网老化,大到交通局小区天然气接通难,只要是群众反映的事,她都“盯到底、办到位”。

  在区人代会上,王晓艳更是“敢发声、善建言”的代表。针对流浪犬扰民问题,她调研后提出《关于加强流浪犬只规范化管理的建议》,推动专项整治与长效机制建立;看到共享单车乱停堵塞消防通道,她提交《关于规范共享单车及非机动车停放管理的建议》,促成城管、交警联合治理;面对老旧小区执法难,她呼吁“执法力量下沉”,推动“社区吹哨、部门报到”机制试点落地。3年来,10余条涉及城市管理、民生保障的建议,条条源自基层、件件回应民声,其中推进跨部门协作的建议,还助力了大数据办案平台的建立,让“民意”真正变成了“政策”。

  闭会期间,王晓艳也从未停下履职的脚步。她先后参与社工招聘监督、教师招聘监督,确保程序公正透明;视察区人民法院多元解纷工作时,提出“整合调解资源、强化法治宣传”的建议;调研东山旅游公路建设时,为“完善配套、带动增收”建言献策。每一次监督、每一条建议,都藏着她对“履职尽责”的坚守。

  双线融合促发展

  在王晓艳看来,社区书记与人大代表的双重身份,不是负担,而是优势。她创新“1+1>2”的融合模式,把社区网格员、志愿者发展成“民情信息员”,延伸代表联系群众的触角;将代表履职中发现的问题,融入社区“两委”决策,让社区工作更贴合民意;在社区重大事项决策中,引入“居民议事会”“听证会”,以代表身份引导民主协商,让“全过程人民民主”在基层落地生根。

  疫情防控时,她带领党员志愿服务队冲锋在前;创城创卫中,她与共建单位携手清脏治乱;2024年推出的“社区直播间”,17场直播涵盖政策宣传、创业培训等内容,吸引近万人观看,成了基层治理的“新窗口”。如今的康宁街社区,先后荣获“国家地震安全示范社区”“山西省文明社区”等称号,这些荣誉背后,是王晓艳用“双线履职”的坚守,换来的“民有所呼、我有所应”的生动实践。

  “社区书记守好‘家’,人大代表办好‘事’,都是为了让群众过得更好。”王晓艳的话很朴实,却道出了她的初心。在康宁街社区的街巷里,在人大代表履职的路上,她始终用脚步丈量民情,用行动践行承诺,让“为民”二字,成为她最鲜明的底色。

(责编:张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