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太原新闻网 >> 太原新闻

从“警营硬汉”到“柔情代表”

——记省人大代表、太原市第三看守所政委舒建新

来源:太原日报 作者:阎轶洁 2025年10月06日 07:03

  秋日的晨光透过窗户,映照在舒建新肩章的金盾上。这位荣获全国公安系统二级英雄模范称号的“警营硬汉”,此刻正细致地整理着履职笔记,神情专注而温和。从巡警大队长到看守所政委,30余年警界生涯锻造了他的铁肩铁腕,而从打击犯罪的执法者到为民履职的省人大代表,这份特殊的经历则淬炼出他铁汉之外的万丈柔情。

  密密麻麻的民情地图

  在舒建新的办公室里,有一排按年份整齐码放的笔记本,它们是舒建新履职路上最珍贵的“民情地图”。

  随手翻开2019年的那一本,工整的字迹记录着他在太原市公安局110指挥中心工作时的所见所闻。在一页页密密麻麻的记录中,我们可以看到接警员小李连续值班24小时后的疲惫身影,也能读到辅警小王帮助报警老人的感人故事。这些看似琐碎的细节,经过舒建新的整理提炼,最终都成为他在人大会议上建言献策的坚实基础。

  “每一个数字背后,都是活生生的人;每一条建议背后,都是沉甸甸的责任。”舒建新常常这样告诫自己。为了深入了解辅警群体的实际困难,他曾经连续3个月利用下班时间走访基层单位。记得那个寒冷的冬夜,他来到一个派出所,看到值班辅警就着一包榨菜吃泡面,却依然认真处理着每一起警情。这一幕让他深受触动,也更加坚定了他要为这个群体发声的决心。

  在随后的省两会上,舒建新提出的“关于提高辅警待遇的建议”引起了广泛关注。这份建议书中不仅有翔实的数据支撑,还附上了一线调研的案例。当建议最终被采纳时,一位老辅警握着他的手激动地说:“舒代表,您让我们感受到了被重视的温暖。”

  7年来,舒建新牵头提出的12件建议、附议的46件建议,就像一幅精心绘制的“民情地图”,准确标注着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从社区养老到公共交通,从教育医疗到城市管理,他的建议始终紧扣民生热点,用实际行动诠释着“人民代表为人民”的庄严承诺。

  双重岗位上的责任担当

  清晨6时30分,当初秋的第一缕阳光洒向大地,舒建新已经出现在看守所的院子里。作为政委,他的一天从巡查开始:检查监区安全设施、查看在押人员身体状况、听取值班警员汇报……每一个细节都不放过。

  “安全无小事,责任重于山。”这是舒建新坚守的底线。在严格筑牢监管安全防线的背后,更藏着他“柔情带兵”的细致入微。深知队伍建设是工作根基,他推动看守所创新推行“党建+队建”工作模式,亲自设计“思想政治工作十法”,通过谈心谈话、家庭走访等方式,及时掌握民警的思想动态与家庭冷暖,以队伍凝聚力夯实工作战斗力。

  除了以温情聚人心,舒建新更以远见谋效能,尤其注重用科技为警务工作赋能。在数字化浪潮席卷而来时,他敏锐捕捉到科技强警的核心价值。早在担任太原市公安局警令部副主任期间,他便主导建设“情指行”一体化实战化工作机制,实现对各类警情“扁平化、可视化、闭环式、全流程”的指挥督办。这套系统至今仍有效运转,成为守护省城社会治安稳定的“智慧屏障”。

  这种对工作的深耕与思考,更延伸到了他的另一重身份中。当舒建新在工作中发现检察机关的数字化监督模型可以有效提升办案质量时,立即展开深入调研,在2023年省两会上提出了推进数字检察建设的建议。这件建议促成了跨部门大数据办案平台的建立,实现了公安、检察等部门的数据共享和业务协同。

  “从警多年,我深知基层工作的不易。”舒建新说,“作为人大代表,就是要发挥桥梁纽带作用,把基层的呼声转化为政策的关怀。”

  永不熄灭的为民初心

  多年来,全国优秀公安基层单位、全国公安机关110工作成绩突出集体、全国公安机关为群众办实事先进单位……这些沉甸甸的荣誉,见证着舒建新和他所在团队的不凡业绩。

  “一流班子带出一流队伍、一流单位创出一流佳绩。”时任公安部部长郭声琨在汇丰派出所调研时的这句评价,至今仍激励着舒建新。从尖草坪分局巡警大队长、汇丰派出所所长,到太原市公安局警令部指挥中心主任、太原市第三看守所政委,每一个岗位上都留下了舒建新奋斗的足迹,而他的每一个脚印都深深地烙着“为民”的印记。

  至今,舒建新即便工作再忙,也要保证每月至少参加一次基层调研,每季度至少完成一次专题考察。用他的话说就是“要让脚底板沾满基层的泥土,才能让建议饱含民生的温度”。

  同事们常说,舒建新身上有种特别的“能量”,那是将荣誉化为动力的清醒,这种能量来自于他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

  “人大代表不是光环,而是责任。”舒建新说,“只要群众需要我,我就会一直坚持下去。”窗外,秋意正浓;室内,一位老代表的为民情怀依然炽热。

(责编:张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