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太原新闻网 >> 今日聚焦

非遗太原57 | 麝香拔毒膏制作技艺:百年药方愈疮疡

来源:太原晚报 作者:记者 郜蓉 2025年09月30日 07:27

赵文斌(左)在山里采摘中药材

赵文斌正在制作膏药

赵文斌正在为患者选配中药

  9月25日上午9时许,太原市迎泽区中医医院褥疮烧伤科的医生赵文斌和助手带着药箱、消毒工具等出发,为几位行动不便的患者上门换药。我市很多居民区都曾留下他们的身影。忙完院外的患者,他们很快返回医院,继续为患者敷药,把关膏方熬制……

  作为麝香拔毒膏制作技艺市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从清朝光绪年间的家族秘方,到如今惠及群众的百年膏方,出身于中医世家的赵文斌,用一贴膏药筑起一道康复防线。2023年,麝香拔毒膏制作技艺入选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中医世家

  麝香拔毒膏制作技艺,始于清末的襄汾县(古称“太平县”)。当时,若患上皮肤溃烂、疮疡、烧伤等病症,或遭遇刀剑外伤,许多患者会因外伤感染而丧命。当地名医赵廷祯(赵文斌先祖)经师父指点,遍寻《外科正宗》《医宗金鉴》等典籍,结合我省气候干燥、易生热毒的地域特点,筛选出麝香、当归、乳香等30余味中草药,研制出一款高效治疗疮疡的外用药。

  古法炮制膏药,是对耐心与经验的双重考验。赵廷祯严格遵循“一丹二油,膏药呈稠;三上三下,熬枯去渣”的要求:先将药材用麻油浸泡7天,待药香完全融入油中,再用桑柴火慢熬,直到药渣焦黄捞出;随后的下丹(加入红丹)是关键,必须选清明时节的晴天正午11时至下午3时,此时阳气最盛,既能保证丹油充分融合,又减少药膏中的湿气;熬好的膏药还要放入井水“去火毒”7天,每天换水,待其冷却成黑亮的膏体。

  黑膏药一经问世,便以抗感染快、止痛效显、拔毒生肌的特点远近闻名。“从先祖到我太爷爷、爷爷、父亲都是中医,膏方是一辈辈传承下来的。2004年迎泽区中医医院成立褥疮科,我父亲就在这里工作。”赵文斌说,第二、第三代传承人在原有配方基础上,又研制出“生肌愈合膏”“外科回阳膏”,从事中医外科临床研究与治疗30余年后,父亲提出褥疮实质为“气血大亏,热毒营血”的新观点,临床治疗以“煨脓生肌法”确立了“拔毒、煨脓、生肌、长皮”的理念:用生肌愈合膏针对慢性褥疮,加速肉芽组织生长;用外科回阳膏针对皮肤坏死,恢复局部气血运行。三款膏方形成互补,成为治疗皮肤溃烂的良方。

  “像我们以中医为主、西医为辅治疗外伤溃烂,即使在全国也不多见。”赵文斌说,其实,很多类似的纯中药外用膏方源远流长,口碑良好,但因工艺复杂、缺乏规范等因素,不少已失传。

  守正创新

  即将进入不惑之年的赵文斌,童年记忆里满是膏药的香气。“小时候,总看到爷爷、父亲熬药,院子飘着草药味,患者提着鸡蛋、水果上门致谢。”当时,他对这门“老手艺”并无好感。从长治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毕业后,他已计划从事西医外科诊治,却被父亲一个电话叫回家:“百年膏方不能断,你得回来学。”

  “我当时特别抵触,太费事了。”赵文斌至今记得第一次熬药,父亲让他等晴天正午下丹,当时阴天,他嫌麻烦偷偷提前下料,结果药膏无法成型。父亲懊恼地说:“太可惜了,中医治病偷不得懒。”

  更让他困惑的是“煨脓生肌”的治疗理论,在他的认知里,脓液是感染的“信号”,必须及时引流清理。为“反驳”父亲,赵文斌做了一件“较真”的事:连续收集了几十例褥疮患者用药后的脓液样本,送到实验室做细菌培养,结果发现是杂菌,这些脓液中并无导致伤口恶化的病菌。“那一刻我才明白,祖辈的‘老经验’其实是用几百年实践总结出的智慧。”此后,赵文斌沉下心来,跟着父亲从认药、泡药学起,把每一味药材的药性、每一个步骤都记在笔记本上:药材要选产地道地的,熬药时的油温要控制在220℃左右,父亲凭“油花翻滚的声音”判断,他用温度计记录,把口口相传的“经验”变成精准规范的“数据”,形成了一份详细的操作规范。

  赵文斌还主动进修中医外科学,把西医的清创技术、感染控制理念与中医膏方结合起来。一位80多岁的老人因长期卧床,臀部生了一个拳头大小的褥疮,骨头都露了出来,西医建议手术,家属担心老人受不了。赵文斌先给老人做简单的西医清创,再敷上麝香拔毒膏、生肌愈合膏,每天坚持换药。3个月后,老人的褥疮竟完全愈合,家属给医院送来锦旗。

  “其实,中医、西医各有优势,治疗的角度、理念、方法不同,两者结合才最好。”赵文斌说,这就是他后来坚持“中西医融合”的本心。

  薪火之脉

  “传承不是把膏药锁在柜子里,而是要让它帮到更多人。”这是赵文斌常挂在嘴边的话。多年来,他的患者来自全国各地,多是辗转多家医院无效后,通过朋友、亲戚介绍找到这里求医。

  不仅如此,赵文斌还组建了上门服务医护团队,与太原近20家养老机构合作,每周定期出诊,服务不方便出门的患者。一位住在养老院的老人褥疮恶化,赵文斌冒着大雪赶去,给老人清创、敷药,传授护理人员注意事项,忙到深夜。这样的出诊,他每年要跑近千次。截至目前,他和团队的同事已累计为3万余名患者提供治疗。

  制作工艺复杂、没有统一标准……面对纯中药外用药剂传承的困境,赵文斌深知道阻且长。他推动医院成立太原市褥疮护理示范点,不仅培训本院医护人员,还免费为社区护士、养老机构护理员授课。同时,他搭建学术交流平台,每年邀请省内外中医外科专家共同研讨,分享中医外治法的临床案例。

  一贴膏药、百年坚守,如今的赵文斌依然在探索守正创新的发展路径。他和高校合作,尝试用现代科技分析膏方的有效成分;他优化膏方制作流程,使技艺达到标准化,让百年膏方惠及更多人。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记忆档案

  麝香拔毒膏制作技艺历经130余年,目前仍保留古法制作的传统技艺步骤,具有完整的传承谱系,并走出襄汾县,在太原落地生根。传承者接续奋进,守正创新,在治疗皮肤溃烂方面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组方,呈现出谱系不断延续、传承不断丰富、普及不断扩大的良好发展态势。

(责编:张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