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是决胜未来的“关键变量”和“最大增量”。作为三晋“首善之区”,迎泽区以金融核心集聚区、数字经济先行区、消费升级引领区“三区”建设为抓手,聚力实现业态创新,打造富有活力的新局面。同时,迎泽区与中国人民大学、武汉大学等高校频频互动,努力培育创新生态,发挥人才、技术、资本等要素作用,助推高质量发展更上新台阶。
创新孕育在传统产业改造升级之中。
走进位于南沙河快速路与东风路交会处的802文化工厂,一个充满活力的文创集聚区映入眼帘,茶室、中医馆、摄影工作室、宠物空间、宴会大厅……一座老工厂通过转型升级“摇身一变”,成为吸引诸多年轻人打卡之地。这里既保留了原有建筑风貌和历史痕迹,又增添了多样化业态,为城市发展注入鲜活动力。
802文化工厂是迎泽区重点打造的特色休闲消费场所。这样的举措既是对传统产业的一次创新改造,又是对城市更新的有益探索。作为山西省工业建筑再利用的典型之一,802文化工厂集文创、宴会、潮玩娱乐、休憩空间等业态于一体,28种文化产业在此集聚发展,3.6万平方米的工业厂房焕新呈现,实现了从“生产导向”到“文化导向”的功能升级,成为工业遗存保护与现代化利用的代表。
服务业是迎泽区经济的“压舱石”。以钟楼街改造为代表,近年来,迎泽区对传统服务业尤其是老字号进行焕新升级。一批老字号紧跟市场,不断创新:乾和祥推出茶水便携装,打造“茶庄类博物馆”,为消费者提供沉浸式消费体验;清和元建立数字博物馆,成立大师工作室,制作出符合市场流通标准的新产品;益源庆醋业打造线上销售平台,并将线下销售门店拓展至全国多地;雪山冷饮厅跨界联动,推出汾酒冰激凌、老陈醋冰激凌……凡此种种,迎泽区的老字号正以崭新形象拥抱消费新群体,融入消费新市场。
创新生长在新兴产业培育壮大之中。
迎泽区前瞻谋划一批投资规模大、引领带动强的重大项目。作为迎泽区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的代表性项目,国家火炬计划迎泽特色产业基地(二期)项目正在加快推进中,该项目已经招引签约多家优质企业,包括均和云谷·太原科技港、唐久便利鲜食烘焙生产基地等。一批头部企业、“链主”企业将汇聚于此,集聚创新发展动能,形成智能制造核心产业基地。
迎泽区与东瑞集团签约,携手建设东瑞汽车数字文化园,将建设现代汽车体验中心、大型穹顶汽车展厅、空中卡丁车赛道、汽车工坊等;扎根迎泽区的晟尧跨境电商是一家面向国际的企业,已经发展成为华北地区唯一的亚马逊运营支持类服务商;金广大厦成为服务外企特色楼宇,这里的外资企业入驻率超过56%,助力迎泽区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创新扎根于消费场景持续更新迭代之中。
迎泽区以“商圈+首店”作为消费升级突破口,通过提档升级、创新突破、持续扩容策略,推动商圈差异化发展。“钟楼—柳巷商圈”聚焦传统与时尚融合,引入区域首店、旗舰店超100个,占比超50%,日均客流量达4万人次,节假日可达10万人次;“双塔—朝阳商圈”推动商文旅融合,发展直播经济、体验式消费,带动传统服装经营户迈入数字电商领域。“中正—东岗商圈”重点完善社区商业配套,打造沉浸式艺术消费场景。
值得一提的是,位于“双塔—朝阳商圈”的双塔汇商业广场即将建设完成,最具特色的是占地面积1万余平方米的小黄鸭城市乐园,将成为全省首个高标准的主题IP亲子乐园,为迎泽区消费升级注入新活力。
精准施策之下,迎泽区服务业迎来高质量发展新局面。2024年,服务业增加值完成1035亿元,占GDP比重近90%,占全市服务业增加值总量近三分之一。
打造创新城市,夯实发展之基,迎泽区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期盼贤能、渴求人才,也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能够成就人才。
迎泽区与高校深度合作,不仅有武汉大学这样的“新朋友”,也有中国人民大学这样的“老朋友”。高校领导和专家多次来到迎泽区,不仅建立了“校友招商引才基地”,还开展了一系列专题培训、座谈交流等活动。从中央最新的金融政策到从业人员的思维拓展、素养提升,专家们带来了国际国内的前沿思维、创新做法,成为助力迎泽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智库。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迎泽区正在工业遗存、商圈更新、产业布局中重塑多元业态、孕育创新活力,持续为高质量发展的夯基起势注入动能。一个活力涌动、人才汇聚、持续升级的创新城区,正在蓄势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