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太原新闻网 >> 太原新闻

年少成名田径场 坚守初心育新苗

——记太原市体育运动学校高级教练郝毅敏

来源:太原日报 作者:见习记者 赵静茹 2025年09月29日 06:52

  “注意动作!摆臂!肩打开!步子迈开!”秋日的阳光洒在田径场上,太原市体育运动学校田径教练郝毅敏右手紧握计时器,左手不时指向冲刺的队员。队员们汗珠滚落,正为将在明年举办的山西省第十七届运动会全力备战。而今年5月的省运会田径资格赛中,她带领的7名队员已全员晋级,更一举将跳高、400米栏两枚金牌收入囊中,延续着执教生涯里“带训必出尖兵”的硬核成绩。

  金钗之年遇伯乐 田径赛场露头角

  1987年,12岁的郝毅敏在长治市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的赛场上崭露头角。凭借爆发力十足的助跑与起跳动作,她被长治市体育运动学校教练一眼看中,就此踏上专业田径运动员之路。“那时候心里只有训练,每天天不亮就扎进训练场。”沙坑旁的计时器响了又停,运动鞋磨破了一双又一双,直到掌握跳高、跳远每个动作的节奏与要领。

  训练的苦,是刻在她记忆深处的烙印。“最难熬的是每天高强度训练后,双腿像灌了铅似的抬不起来,放弃的念头不止一次在心里打转。”每当撑不下去时,支撑她咬牙坚持的是跳远名将卡尔·刘易斯在赛场上不断写就的传奇。这位集速度与弹跳天赋于一身的运动员,是郝毅敏年轻时的偶像。

  “一想到刘易斯在赛场上那种不服输的韧劲,那种对极限的不断突破,我就告诉自己不能停下。”苦练之下,郝毅敏多年蝉联省运会少年组跳高、跳远冠军。1991年,凭借过硬的竞技实力,她以体育特招生的身份进入山西大学,在校期间曾打破山西省高校田径纪录。

  初心不改育新人 德行为先培良才

  1996年,郝毅敏来到太原市体育运动学校,成为一名田径教练员。“刚上岗时特别迷茫,没有现成的队伍,得自己选才组队。”年轻的她跟着老教练学经验,逐个学校寻觅合适的“苗子”。

  可选才之路从来不是一帆风顺,“常遇到的难题就是碰到有天赋的好‘苗子’,却很难说服家长。有的家长觉得搞体育没前途,有的担心孩子扛不住训练的苦。”每次沟通她都会带着训练计划真诚地与家长沟通,尽可能减少他们的顾虑。

  “我一直坚持先教孩子们做人,再教练体育。不管是训练场上的动作规范,还是生活里的作息纪律,自律都是不能破的底线。要是连做人的规矩都守不住,跑得再快、跳得再远,也走不长远。”这份“育人先育德”的理念,不仅让队员在赛场上出成绩,更让他们在人生路上立得住、走得远。

  “带英喆时,我得连比画带写字沟通,他训练特别刻苦,这种韧劲就是体育精神最好的体现。”让郝毅敏赞不绝口的,是前队员听障运动员王英喆。他曾3次出征全国残疾人运动会,更以优异成绩打破男子听障组400米栏全国纪录,还曾跻身国际聋人奥林匹克运动会的赛场为国争光,展现我国残疾运动员的风采。目前,已经退役的王英喆始终带着训练时的自律与坚韧,在新的行业不断前行。

  二十九载执教路 因材施教创佳绩

  回忆执教首个训练周期结束,新组建的带训队伍便交出斩获5枚金牌的亮眼答卷,郝毅敏依旧自豪。多年深耕田径执教一线的她,成绩单更显厚重。截至目前,所带队伍累计斩获省级以上赛事金牌60余枚,累计向省队、高校输送优秀运动员30余名,其中多人获评“一级运动员”称号,更有4人达到“运动健将”水平。

  出色的带教成果,也让她收获了业界与社会的认可。先后获评太原市“三八红旗手”“新长征突击手”,还被市政府两次授予三等功,多次被学校评为优秀教练员。她以实干与坚守,诠释了体育教育者的责任与担当。

  “训练没有‘万能公式’,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这是郝毅敏执教29年的核心宗旨。她的办公室的书柜里,整齐码放着各届队员的训练计划,从多年规划到每周课表,“冬训”“赛前”“月计划”……各个阶段目标逐一拆解细化。“今年带的新队员,他们重点就得先打基础练身体素质;明年要参加省运会的队员,就要针对性改进技术动作。”说起队员们的训练计划,她思路严谨而清晰。

  此外,她还常年参加交流培训项目,学习先进经验使训练方式不断科学化。如今,她仍秉持着“以校为家,以队为荣”的初心,全身心投入训练指导。“其实要出成绩,没有什么好方法,无非就是肯吃苦、多费心。看着队员们有的进省队,有的上大学,就是最幸福的事。”

  谈及未来,郝毅敏坚定又充满期盼地说:“我们作为教练员的目标一直都是让每一个队员能从田径场走向更大的舞台,为全市、全省的竞技体育,为国家的体育事业再尽一份力!”

(责编:张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