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太原新闻网 >> 特别关注

非遗太原54 | 金漆镶嵌技艺:髹海寻珠觅真章

来源:太原晚报 2025年09月25日 07:39
  9月21日,在太原市晋源区刘家堡村的梅艺漆坊里,郭喜梅正用银匙舀起一勺生漆,手腕轻旋间,漆液如墨色溪流般注入木胚。阳光透过窗棂斜射进来,照见她眼角的喜悦与漆面浮动的金箔交相辉映。

  郭喜梅的人生轨迹,与太原金漆镶嵌技艺的命运紧密交织。2023年5月,金漆镶嵌技艺入选山西省第六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工作室中进行镶嵌制作

漆艺作品《茶韵》

  一屏风就万人功

  大漆,又名天然漆、生漆、土漆、国漆,泛称中国漆。大漆是一种天然树脂涂料,通过割开漆树树皮,取树皮内流出的白色黏性乳液加工而成,我省是其主要产地之一。

  我国发现和使用天然生漆的历史可追溯到7000多年前,据史籍记载:“漆之为用也,始于书竹简,而舜作食器,黑漆之,禹作祭器,黑漆其外,朱画其内。”《庄子·人世间》就有“桂可食,故伐之,漆可用,故割之”的记载。

  以漆漆物谓之髹,金漆镶嵌技艺以生漆的胶粘加固特性,把玉石、金银、琥珀、蛋壳、螺钿等材料镶嵌在漆的表面,形成不同的纹饰,经过多次髹漆打磨,呈现出山水、人物等图案。在漆艺的表现手法上立足传统技艺,运用更多的现代漆画表现手段和丰富的入漆材料,充分熔铸了古老匠艺与现代美学的沉浸体验,一任指尖浸入流转的漆彩,恰是复刻惊艳的时光,使每一件作品更为厚重、雅致、神秘。

  “一杯棬用百人力,一屏风就万人功”,简洁明了地点出了大漆的珍贵程度。大漆难得,漆之作更难得。然而,20世纪80年代,曾经辉煌的太原金漆镶嵌技艺渐渐式微。全市掌握全套工序的传统作坊与工匠寥寥无几。彼时,出身于民间艺术世家的郭喜梅,在家庭的熏陶影响下,熟练地掌握了漆器制作艺术。2004年,郭喜梅与丈夫张利志创办梅艺漆坊,建立起金漆镶嵌传习基地。2011年起,郭喜梅着手搜集、整理了大量有关“太原漆器描金彩绘”制作技艺和历史渊源方面的文献资料。如今,这里不仅是金漆镶嵌艺术传承中心,更为来自世界各地的朋友们观摩、学习、交流提供了优良的艺术宣传平台。作为金漆镶嵌技艺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郭喜梅专注以太原文化为作品主题,创作出《锦绣太原》屏风、《虢国夫人游春图》漆画、《永祚》漆画、《茶韵》茶台等一件件作品,多次获得国家级、省级大奖,被国内外的爱好者收藏。其中,巨幅漆作《晋善晋美图》被山西文旅集团收藏。

  千年漆韵展新颜

  一滴漆,八千年。在历史的长河中,许多事物都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消失。然而,郭喜梅通过精湛的技术和不懈的努力,让漆艺这一古老的艺术形式得以传承和发扬光大。区别于传统漆器的庄重典雅,梅艺漆坊推出“城市记忆”系列文创:太原双塔化为漆艺书签、晋商大院的砖雕纹样变身首饰盒纹饰。“年轻人要的不是‘博物馆里的老物件’,而是能融入日常的美。”郭喜梅说道:“当非遗遇见科技,古老技艺也能获得崭新的表达维度。”

  在梅艺漆坊的实验室内,一批特殊漆器正在恒温箱中固化;学习室内,摆放着各种各样的矿物颜料;展厅里,各种精美的大漆器皿、瑰丽的《侍女》漆画以丝绸、棉麻为载体,经由漂漆转拓而成的曼妙围巾、鞋帽,琳琅满目……“传统漆器局限于硬木胎体,我们历时多年研发的‘柔性漆艺’技术,找到了生漆与纺织纤维的最佳结合比例,让大漆与纺织纤维完美融合。”郭喜梅轻抚一件淡紫色漆绸围巾说,“准确地讲,它更应该叫作漂漆‘转拓技术’。”话语中充满了欣慰。

带着学生参加技能比赛现场

  薪火相传向未来

  时至今日,随着传统文化的氛围越来越好,国家对非遗的政策扶持力度也越来越大,梅艺漆坊已经培养出了一大批漆艺爱好者,形成了良好的传承体系,使漆器这项传统而古老的技艺后继有人。

  郭喜梅的侄女从小受家庭氛围的熏陶,在福州美院学习漆画专业。如今,她已经成为郭喜梅的绝佳帮手。郭喜梅的儿子带着漆器作品在福州参加2024“鼓岭缘”中美青年交流周,展示展演漆艺作品,并向与会者详细讲解了传统中国漆艺——金漆镶嵌技艺。

  如今,金漆镶嵌技艺不仅是山西的一张名片,也是山西工艺美术走向全国、连接世界的桥梁。

  2025年4月15日,梅艺漆坊工作室迎来一支尼泊尔团队。通过参观、体验金漆镶嵌技艺,促进了文化交流,增强了双方友谊。

  今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展览活动期间,梅艺漆坊工作室接待了一批国际青年,近距离感受大漆文化历史,体验大漆衍生产品。

  8月9日,库洛游戏首届嘉年华在广交会展馆举办,全国玩家万人共聚现场。作为本次活动的重要环节,郭喜梅受邀亲临现场展示绝技。漆艺的独特美感和有趣玩法燃爆现场,引来众多玩家亲自体验,纷纷邀请郭喜梅为其制作游戏中的角色、装备以作纪念。那一刻,传统非遗技艺与二次元游戏实现了完美的跨界融合,将嘉年华活动推向了高潮。“一不小心闯到了‘00后’的圈层!”郭喜梅带着意想不到的喜悦感慨道:“此次活动让我对金漆镶嵌技艺的未来充满了自信。有年轻人的热爱就有未来!”

  奔走在金漆镶嵌技艺的传承与复兴之路上,郭喜梅始终坚持守正创新的文明传承之道,沉浸在指尖流转的漆彩赋予的喜悦与独属自己的那份清凉之中。在这场跨越千年的对话中,漆艺文明正以崭新的姿态,继续讲述着中国人的美学传奇。正如郭喜梅所说:“漆器是时间的容器,我们既是守护者,更是造梦人。”

  记者刘春宇

  (本版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记忆档案

  太原金漆镶嵌技艺是山西省传统漆器工艺的典型代表,属于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金漆镶嵌髹饰技艺”的重要分支。它源起商周青铜器髹饰工艺,经明清时期与晋商文化深度融合,形成“木为胎、漆为魂、金为韵”的独特体系,涵盖彩绘、镶嵌、雕填等十多道工序。既承载了明清晋作家具的精髓,又通过现代创新焕发新生。

(责编:张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