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太原推进高质量发展的进程中,有这样一支“财政尖兵”队伍,他们以“护好每一分财政资金、办好每一件民生实事”为信念,把党组织建在评审一线,这便是太原市投资和预算评审中心党总支。自成立以来,该党组织先后获评“全国财政系统先进集体”“山西省先进基层党组织”“山西省模范集体”,以“实干为要”的担当,在经济建设主战场书写“评审为民”的答卷。
学用结合铸初心:以特色学习法激活理论效能
“我们的学习,要能解决项目上的问题、回应百姓的期待。”中心党总支书记、主任郭永东说道。为破解“学用脱节”难题,中心党总支摸索出一套紧贴评审实际的“双30%”学习法:30%时间逐字逐句研读党的创新理论、财政政策文件,让党员干部把“为什么评审、为谁评审”的初心学深悟透;30%时间围坐“头脑风暴”,把项目中的堵点、群众关心的痛点摆上台面,在研讨中找到解题思路;剩下40%时间聚焦真实案例,对照其他地区的评审经验,复盘经手项目,总结“哪些做法能复制、哪些教训要规避”。
学习不止在会议室。“学习强国”“山西智慧党建”成了党员干部口袋里的“随身课堂”。“评审间隙、通勤路上的碎片时间听政策解读、看典型案例,都是我们补充理论营养的‘充电时刻’。”评审骨干赵勇说道。正是这样“学一点、用一点”的坚持,让中心的理论学习从“软任务”变成了“硬支撑”。
精准评审护民生:以“财政卫士”担当守好资金关口
“这笔钱关系到棚户区居民能不能早日住上新房,一分一厘都不能错!”这是横河棚户区改造项目评审负责人武旭华的“口头禅”,也是中心党员守护财政资金的缩影。
当迎泽大街以更平整通畅的姿态承载市民出行,蒙山景区的生态底色愈发浓郁,太忻经济区的产业项目加速落地,这些省、市级重点工程的背后,都有市投资和预算评审中心党员干部全程护航的身影。太原武宿国际机场三期改扩建的轰鸣声里、横河棚户区居民期待新家的目光中,他们高效推进征收补偿评审,让机场建设“提速”、棚改居民“暖心”。评审工作一头连着政府的“钱袋子”,一头连着百姓的“好日子”,这是中心全体党员干部的共识。2021年以来中心共出具成果性文件13460份,评审资金1960.65亿元,其中涉及结算类项目直接节约财政资金374.4亿元,核减率达到28.88%,被市民亲切称为“财政卫士”。
为让评审工作更规范、更高效,党总支还从制度建设入手:完善“三基建设”,明确各岗位的职责边界和风险防控要点;推进标准化党支部建设,把“党员示范岗”设在评审窗口,要求党员在项目中“亮身份、亮承诺、亮成效”。此外,中心还与服务对象党组织开展支部联建,推动党建与业务高度融合,让服务更添温度、更具效率。“评审中心工作人员对工作认真负责,对我们总是热情相迎,每次去办事都让人如沐春风。”中交一公司项目经理评价道。
扎根基层办实事:以“一线攻坚”诠释为民本色
“今年以来,我们紧盯村民‘急难愁盼’问题,先后组织开展了农业病虫害科学防治、送戏下乡、消费扶贫等一系列活动。村里的老年日间照料中心目前已正式投入运行。同时,我们积极对接市卫健委,邀请名医专家进村开展免费义诊……”中心党总支赴阳曲县安塘村开展的“金秋助学”主题党日活动中,驻村第一书记霍兆萌汇报着帮扶工作成效,“接下来,我们将进一步立足本村资源禀赋,大力发展乡村振兴产业,真真切切地提升村民的生活幸福感。”清晰的蓝图里,满是安塘村的未来可期。
“一个支部就是一个堡垒,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中心党总支始终把满足基层需求作为工作的出发点,主动把党建触角延伸到帮扶一线。自结对安塘村以来,已先后选派3任驻村干部扎根安塘。如今的安塘村,道路干净平坦,房舍黄红缀碧,老年日间照料中心里笑声不断,田埂上的农产品有了稳定销路——这是中心党员干部用实干绘就的乡村振兴图景。
党旗飘扬映初心,评审为民显担当。在太原城市建设的工地上、民生项目的评审桌前、帮扶村的田埂间,市投资和预算评审中心的党员干部们让党建业务融合的成果实实在在落在了城市发展的每个角落。未来,太原市投资和预算评审中心党总支的党员干部们将继续以党建为引领,在财政评审的岗位上坚守初心、勇担使命,为太原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多“评审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