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购金融服务将迎来进一步优化。8月20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就《商业银行并购贷款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办法》)公开征求意见,拟拓宽并购贷款的适用范围、优化贷款条件,旨在为商业银行开展并购贷款业务、支持产业转型升级提供制度保障和政策支持。
优化并购贷款服务
并购重组是支持经济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市场工具。当前,我国经济正处于新旧动能转换的关键时期,进一步活跃并购市场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助力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加快塑造经济发展的新动能、新优势。
立足新形势下的并购市场发展需求,金融监管总局对原有的《商业银行并购贷款风险管理指引》(以下简称《指引》)进行了全面修订并形成《办法》,拟从四方面入手,进一步优化并购金融服务。
并购贷款的适用范围有望拓宽。在《指引》适用的控制型并购交易的基础上,《办法》进一步允许并购贷款支持满足一定条件的参股型并购交易。《办法》所称的并购贷款,是指商业银行向境内并购方企业或者其子公司发放的、用于支付并购交易价款(含交易费用)的贷款,根据用途分为控制型并购贷款、参股型并购贷款。
“这意味着,如果企业不是为了完全控制另一家企业,而是为了战略投资、业务合作,也能够申请并购贷款。”招联首席研究员董希淼说。中国银行深圳市分行大湾区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曾圣钧表示,这可以激活并购市场活力,打破控股型交易限制,将参股型并购纳入支持范围,为产业链协同、技术引进等战略投资提供资金保障,推动并购从“规模扩张”向“质量提升”转型。
并购贷款的条件也有望优化。《办法》进一步提高了并购贷款占并购交易价款比例的上限,也就是业内俗称的“降低首付款比例”,并延长了贷款的最长期限,更好地满足企业合理融资需求。其中,控制型并购贷款期限原则上不超过10年,参股型并购贷款期限原则上不超过7年。“这有助于降低并购方的短期资金压力,鼓励更多并购交易达成。”董希淼说。
“值得注意的是,《办法》还努力平衡支持实体经济与防范金融风险之间的关系。”董希淼说。一方面,对于参与服务的商业银行,《办法》在监管评级良好、主要审慎监管指标达标等要求的基础上,设置了差异化的资产规模要求;另一方面,要求银行在综合考虑并购交易相关风险的基础上,重点评估并购方的偿债能力,同时关注并购后企业的发展前景、协同效应和经营效益,多维度评估对并购贷款的影响。
助力产业转型升级
并购金融服务不仅能盘活行业资源,还能催生产业变革的化学反应。
受行业周期、股东流动性等因素影响,上海市一家互联网信息服务上市公司近年来面临着较为迫切的转型发展需求。为了优化公司治理结构、引入战略资源,企业的原实际控制人决定转让控制权。“在获悉收购方的融资需求后,浙商银行第一时间组建了总行、分行联动的机制与服务团队,完成了尽职调查、方案设计、审批放款等全流程服务,不仅协助该上市公司完成了控制权变更,也为企业的后续发展提供了支持。”浙商银行总行投资银行总部相关负责人说,该行目前已形成涵盖“并购贷款、并购顾问、并购撮合”的服务体系,接下来将继续发挥专业优势,助力企业转型升级。
在科技创新领域,还有更多企业正在感受并购金融服务优化带来的红利。今年3月,金融监管总局在北京市、上海市、天津市、重庆市等18个城市,开展适度放宽科技企业并购贷款政策的试点,对于控股型并购,将贷款占企业并购交易额“不应高于60%”放宽至“不应高于80%”,贷款期限“一般不超过七年”放宽至“一般不超过十年”。
“此次征求意见的《办法》,有助于进一步解决科技型企业的融资痛点,增强金融服务与实体经济需求的适配度,同时推动银行服务从‘单一信贷提供者’转向‘综合金融服务商’,构建多层次的并购金融生态。”曾圣钧说。
今年3月,招商银行北京分行作为牵头行,落地了市场首单科技企业并购银团贷款试点业务,银团贷款发放金额占并购交易额的比例为80%。“在金融监管总局的指导下,作为首批试点银行,招行摸排、梳理了科技企业需求,储备了一批科技企业并购贷款需求。”招行相关负责人表示,推出“科创贷”等专属融资产品,并围绕科技型企业在引进战略投资者、上市公司再融资、控制权交易等方面的需求,搭建“路演+”平台,为企业进一步提供股权融资顾问服务。
提升服务的附加值
“接下来,银行应加大产品服务创新,积极落实《办法》要求。”曾圣钧说,一是重构服务体系,实现从“融资”到“融资+服务”的转型;二是强化风险管理,构建全周期风控闭环;三是深化协同,联动多方构建生态。
曾圣钧认为,银行可以组建专业化团队,配置并购顾问、行业专家、法律合规人才,针对参股型并购,设计“战略匹配度评估+估值模型搭建+投后整合方案”全流程服务,例如,为科技型企业并购提供专利价值评估、技术协同路径设计等。与此同时,创新产品组合,研究开发“控制型并购贷款+整合顾问”“参股型并购贷款+产业资源对接”等组合产品,其中,可为制造业企业参股机器人公司提供“贷款+技术落地辅导”服务,帮助企业提升并购成功率。
为了完善“股、贷、债”综合金融服务、优化金融顾问服务,浙商银行建立了“CZ智投”平台,为那些有投融资、并购融资需求的企业提供撮合服务。具体来看,平台推出了再融资潜力评估模型,优选价值企业入库,动态更新服务信息,并共享全行的项目资源信息。截至目前,“CZ智投”平台已入库并购标的、股权融资标的、核心企业500余家,对接投资人近400家。
“重构服务体系的同时,银行还要强化风险管理,构建全周期风险防控闭环。”曾圣钧说,要细化尽职调查,针对参股型并购,重点评估产业相关性、退出机制,例如技术互补性、渠道协同性、股权回购条款等。同时,要动态监测投后风险,通过财务指标和非财务信号,监测并购效果。
并购金融服务是一个多维度的金融生态体系,除了金融机构自身,还要多方联动与协同。“银行可加强与产业基金、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的合作,针对复杂并购项目,组建‘银、企、中介’联合体,例如,联合私募股权投资机构,为科技型企业并购提供‘贷款+股权融资’综合支持,降低单一主体的杠杆压力。”曾圣钧说,此外,银行内部也要进一步强化信贷部门与投资银行部门的合作,多部门共享企业信息与行业研究成果,其中,投资银行部门可为企业提供并购标的筛选、交易结构设计等支持,有效提升服务的附加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