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二大娘的家乡圪垯村。(图片由作者提供)
让我们穿过时光的迷雾,回到1944年的夏天,走进太原市晋源区的圪垯村,去认识那位被称作“二大娘”的农村妇女张佩兰。她不是战场上的战士,却用一双裹过的小脚走遍清太徐根据地,用一支发髻传递着生死情报,用一口地窖保护了革命同志。
1944年7月的太原郊外,高粱地翻涌着碧浪。蝉鸣声里,二大娘坐在圪垯村土墙根下补衣裳,耳边传来贸易局领导压低的声音:“北邵村的同志为我方买回的18根金条被困在了村里,男同志过不去封锁线……”针尖在粗布上顿住,她抬眼望向3里外日军炮楼,那里的膏药旗正被热浪卷得噼啪作响。
二大娘坚定地说:“我去!只要是组织上让办的,我就一定想办法拿回来。”
二大娘接受了任务,穿了一身破烂衣服,一双一大一小的杂配鞋,大的用旧布条绑住,就上路了。到了北邵村,那位同志一眼看见二大娘,既高兴又担心地问:“二大娘,金条沉甸甸的,路上敌人盘查得这么紧,你可怎么拿呀?”
只见二大娘不慌不忙地拿出一口破砂锅和一个又大又馊的西瓜。她利落地剜开瓜瓤,把18根金条放在了腐果浆液里,又将两根茭箭斜插进瓜肉。那位同志掀开烂西瓜的手在颤抖,疑惑地看向二大娘:“二大娘,这法子真能成吗?”他又捧着浸透汗水的账单递到了二大娘面前,一脸发愁。
二大娘顺势解开自己的灰白发髻,将油纸包裹的账单折成发髻大小,盘在发髻里,在盘好的发髻上插了一根发簪,又抓把黄土抹在发髻上。那位同志仔细看了看,没发现一点破绽,佩服地说:“二大娘对付敌人的办法真多!”
返回的路上,二大娘装疯卖傻,讨吃要饭,破砂锅叮当作响,补丁摞补丁的衣裳在阳光的照射下还透着油亮,虽然又渴又累,但不敢有片刻的停留。就在离村不远的一个路口,看见两个便衣特务骑着车朝这个方向过来,二大娘的心猛跳起来,倒吸一口凉气,不由放慢了脚步,心里暗暗盘算:往回走吧,会引起敌人的怀疑,他们骑的是车子,一下就会追上的。干脆大胆迎上去闯难关吧!
主意一定,二大娘格外沉着,把破砂锅往路边一放,左手捧着沉甸甸的烂西瓜,用茭箭挑着吃起来。
两个便衣特务远远地就问开了:“你这老婆子不在家里待着,又到哪儿去了?”
等走到跟前,二大娘不慌不忙地把西瓜让到他们跟前:“吃不吃西瓜?”
闻到一股子酸臭味,他们摆摆手,往后站了几步说:“烂西瓜还吃。”
二大娘说:“家里恓惶得买不起,这还是人家给的呢!”“你们有钱没钱呀?能借给我一块钱吗?”“没有。”“五毛钱也行。”
两个便衣特务不耐烦地说:“去去去,没有,没有。”也许是怕惹麻烦吧,骑上车子一溜烟走了。
看着两个便衣特务远去的身影,二大娘这才长长吁了口气。
这一幕恰巧被拉煤的村民碰见了,回到村里就告诉了人们。这可把贸易局的领导急坏啦,急忙跑到坡下等二大娘,正想着如何营救时,只见二大娘抱着烂西瓜一步一步朝着他走来。他紧步扑到二大娘身边,激动得热泪直流,一句话也说不出来。二大娘平静地拿出金条和账单,脸上露出胜利的微笑。
二大娘张佩兰已经离开我们40多年了,虽然她的故事没有金戈铁马的壮烈,却让我们看到:真正的英雄,是在认清黑暗后依然相信光明,是在绝境中坚守薪火相传的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