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三伏天”以来,不少家长发现孩子有时睡觉不踏实,没精神,尿量减少且颜色发黄。省儿童医院儿科专家指出,这可能是身体出现“隐形脱水”,家长要及时适量为孩子补充水分。
“大夫,这几天总感觉孩子没精神,睡觉不踏实,尿液颜色很深,是不是病了?”日前,一名家长抱着4个月大的宝宝来到省儿童医院就诊。医生通过嘴唇略偏干、皮肤弹性欠佳、唾液黏稠拉丝的情况判断,孩子有些脱水。省儿童医院儿内科主任张康玉介绍,今年入伏以来,接诊了多例这样的患儿。水是维持人体健康的必需物质,不论年龄大小,都应保持适量的水分摄入。
婴儿是否缺水,可通过观察尿量、尿色、皮肤黏膜状态等来判断。新生儿每日排尿量300毫升以上,约6片至8片沉甸甸的尿不湿;1至12个月的婴幼儿每日排尿量400毫升至600毫升。如果宝宝排尿量减少,尿色加深、发暗,或有腥臭味,就可能是缺水了。同时,家长若发现宝宝嘴唇干燥、皮肤弹性差、唾液黏稠、眼泪减少等,也可能脱水。
医生强调,如果纯母乳喂养的宝宝,妈妈自身缺水,或是天气炎热宝宝出汗多、剧烈哭闹后,以及户外活动后,需要适当补水。家长可以每次喂温水10毫升至30毫升(约1至3小勺),观察孩子尿量是否恢复正常。对于6个月至2岁的幼儿,全天进水约800毫升(包括奶水及辅食中的水分)即可满足基本需求,若天气热或出汗多、运动量大时,适当加量。需要提醒的是,家长不要一次性给宝宝大量喂水,以免稀释消化酶、加重胃肠道和心肾负担,最好选择白开水,千万不要用饮料代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