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夏季,晒背养生被众多市民追捧,很多人都在分享晒背心得:气血足了、湿疹没了、便秘通了、腿不疼了、过敏性鼻炎咳嗽改善了……晒背俨然“包治百病”。但也有人表示晒背后出现各种不适应症状。中医认为,三伏晒背与“春夏养阳”的理论吻合,但前提是要根据个人体质和有无基础疾病来判断是否适合,不能一概而论,并非人人适合。
晒背受追捧
家住兴华南小区的张彦,将晒背比作“向天借阳”。2024年初,他从网上的晒背视频中了解到这一养生方式,结合自己有冬天咳嗽气喘的毛病,抱着试试的心态,开始晒背。
每天上午9时到11时之间,只要有太阳,张彦就会赤裸上身,坐在楼下向阳处晒背半小时,有时还晒肚子。
每天晒背前,张彦会备好饮用水、擦汗毛巾等物品。经过去年一夏天的晒背,去年冬天再未受咳嗽之苦。今年入夏后,他立即继续自己的晒背计划,“总体感觉不错,似乎还瘦了”。
采访中,还有受访者表示晒背治好了她的肩周炎,有的表示晒背治好了他的脾胃寒虚症等。
太原市中医院副主任医师韩娟介绍,晒背与“三伏贴”的治疗原理相近,对一些症状有一定的治疗作用。以平日里手脚冰凉、吹风遇冷易腹泻、喜暖畏寒等症状为主的阳虚人群为例,晒背后,身体内的阳气汇聚在背部的督脉和足太阳膀胱经位置,一定程度上会改善阳虚症,耐寒能力、体力状况等较之前会有所改善。不过,即使晒背有温阳驱寒的效果,也不会在短时间内快速起效,是一个逐渐积累的过程。
医生有建议
对晒背,韩娟建议,最好在医生指导下进行,不要盲目进行,防止引发其他症状。
关艳是养生爱好者,身体胖,好出汗,舌苔厚腻,是典型的湿热体质。6月下旬,听从朋友的建议,她开始晒背,每天9时或15时,靠坐一把竹椅,在阳台露背晒25分钟左右。“全身汗水狂滴,整个人很舒服。”令她想不到的是,10天之后,出现了皮肤瘙痒。到医院检查,医生说她是被紫外线灼伤。还有,她这种体质本就不提倡晒背,效果可能会适得其反。
韩娟介绍,流鼻血、头晕、发烧、更加怕冷等,也是晒背人士提及的不良反应。她提示,高血压、糖尿病、肾脏病等慢性病人群,晒背有可能引发血压、血糖波动,不要轻易尝试;此外,高血脂和冠心病患者、紫外线过敏者、心脑血管疾病人群、急性感染性疾病人群、孕妇等,则要避免晒背。
她还建议,晒背最好在阳光温和时段进行,通常是半上午和半下午,每次时长则需要根据个人耐受程度来控制,15至30分钟为宜,背上微微出汗即可,避免大汗淋漓。
晒背前和过程中要及时补充水分,晒完后需更换衣物,不要立刻喝冷饮或者进入空调屋内,挑选阴凉的地方让体温慢慢下降。若晒背过程中出现了高热、抽搐,甚至昏迷等应立即到就近医院急诊科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