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太原新闻网 >> 太原新闻

党建引领聚民心 文化唱戏润乡风

来源:太原日报 作者:见习记者 孙佳敏 2025年07月15日 07:20

  7月13日,清徐县柳杜乡拔奎村迎来了传承600余年的“女儿节”。这一天,百余户外嫁的女儿携家带口回村省亲,拔奎村党总支早已备下文化盛宴——特邀吕梁戏剧表演艺术团来村里连唱3天大戏。戏台旁,红色帷幔随风轻扬,党员志愿者正忙着给前排的老人搬来靠垫,好戏即将开锣。在活动筹备过程中,拔奎村党总支深挖“女儿节”民俗资源,让这一传统节日既延续了“孝亲敬老、乡愁凝聚”的民俗根脉,更让党建引领与文化传承同频共振,实现了“以文化人、以戏育人”的治理效能。

  党建搭台:老传统焕发新活力

  “女儿节不能只停留在‘回门吃饭’,得让老习俗承载新内涵。”节前筹备会上,拔奎村党总支书记宋汝佳明确思路,定下了活动基调。为此,村党总支牵头成立筹备组,党员干部带头清理村道、布置戏台、走访高龄老人。针对外嫁女儿集中返乡特点,村里设立“暖心服务站”,由党员志愿者引导停车、帮忙寄存物品,贴心服务暖了归人的心。

  更动人的是实打实的回应。通过“党员联户访亲情”活动,32名党员走进126户外嫁女儿家庭,收集到“完善健身设施”“增设老年食堂”等18条建议,当场就解决了12条。就这样,原本由村民自发组织的节日活动,升级为村党总支主导的“文化+治理”品牌活动,村民的参与感与认同感像戏台前的人气一样,越来越旺。

  好戏传情:老戏台变身“大课堂”

  搭好了台,文化就该唱好戏。“选戏就得选能戳中人心的!”村党总支与戏剧表演艺术团反复沟通后,《清风亭》《算粮登殿》《廉吏于成龙》等8部经典剧目被搬上戏台,涵盖孝道传承、清正廉洁、家国情怀等主题。

  “这戏唱的就是咱身边事!”72岁的王香开看完《清风亭》后红了眼眶:“做人不能忘本,更不能亏了良心。”村党总支趁热打铁,演出结束后立刻组织“观戏谈感悟”座谈会。党员与村民代表围坐一圈,从剧情聊到生活:“赡养老人不能讲条件”“红白喜事要简办”……戏曲里的道理化作了村民易懂、爱听的“家常话”。3天里,周边11个村的2000余人来看戏,500余册《村规民约》《家风手册》在说笑间传到手上,文化宣传也从“单向灌输”变成了“双向互动”。

  民生赋能:好日子托起新风尚

  文化的浸润,离不开坚实的民生基础。近年来,拔奎村党总支借乡村振兴东风,推动完成1200米主街硬化、80盏路灯安装;通过改良葡萄品种、拓宽销售渠道,村民年人均收入较3年前增长了35%。

  物质生活改善后,村民们对精神文化生活的盼头更足了。村党总支精准把握村民需求,除“女儿节”外,计划全年开展“共跳广场舞”“好媳妇好婆婆评选”等文化活动12场,眼下已举办6场,参与群众超800人次。此次大戏演出期间,村文化广场还同步设置“拔奎村十年变迁”图片展,60组新旧对比照片生动展现了村庄从“环境脏乱差”到“宜居和美”的蝶变。

  治理延伸:小节日激活大能量

  节日的意义不止于欢庆,更在于延伸治理效能。演出期间,村党总支组织“党员先锋岗”在戏台周边开展志愿服务,同步推进“平安乡村”建设宣传,发放反诈骗、防溺水等宣传资料。同时,利用村民集中返乡契机,召开“乡贤座谈会”。15名在外创业的党员乡亲围坐一堂,为村子发展建言献策。“可以发展乡村旅游” “得把农产品打造成品牌”……一条条建议被认真记录,成为农村发展的“金点子”。

  从“办好一场节”到“激活一片心”,拔奎村用实际行动证明:当传统民俗遇上党建引领,文化传承融入基层治理,乡风文明便能开出绚烂的花,乡村振兴的步伐也会更坚实有力。正如拔奎村党总支书记宋汝佳所说:“基层党建既要扎根‘柴米油盐’的民生小事,也要着眼于‘乡风文明’的精神培育。把老百姓的事当成自己的事,村庄发展才会越来越有奔头。”

(责编:张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