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太原新闻网 >> 图片新闻

“道德银行”积蓄文明力量

新建南路第三社区打造文明实践特色品牌

来源:太原日报 作者:记者 李涛 2023年12月14日 07:26

图为社区组织学生开展志愿服务。 (图片由受访单位提供)

  初一学生小瑀,有一个“银行”账号,不过里面存的不是金钱,而是“道德币”。他在假期或双休日参与志愿服务实践活动,都被兑换成一定量的“道德币”。反之,如有不良的行为习惯,也将消费一定的“道德币”。这个账户,成了他参与社会道德实践的生动记录。在青少年中推广“道德储值”这一做法,成了新建南路第三社区的特色品牌。经过多年的尝试,“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良好道德氛围在校园中日渐浓厚。一定程度上,让青少年在实践中提升了综合能力,用志愿服务点亮成长之路;在服务中造炬成阳,用青春朝气引领文明风尚。

  品德量化存“银行”

  周六,15岁的小孙没有睡懒觉,吃过早饭,跟着网格员走进新泽公寓小区,看望87岁的独居老人胡大爷。“爷爷好,我来看您了。”每次见到小孙,老人总是欣喜不已。

  擦桌子、扫地、扔垃圾……忙完这些,小孙和网格员分坐老人两侧,聊着最近学校、社区的趣事。老人眯着眼,认真地听。老人腿脚不好,很少外出。只要没有其他安排,小孙每周都会过来,帮着干点家务,陪着老爷爷说会儿话。

  这一老一少,俨然成了“忘年交”。这份友谊,源自社区与学校共同开展的“道德储值”公民道德建设实践活动。

  在新建南路第三社区,有“两多”:一是老旧小区多,失能、独居、高龄的老年群体占比较大;二是居住在本辖区的学生多。为更好地服务特需人群,扩充服务力量,社区联合辖区的太原市第三十七中学,从2014年起,持续推出“道德储值”公民道德建设实践活动。

  何谓道德储值?简言之,就是仿照银行的形式,把青少年在社区、学校、家庭的优秀道德行为,量化成分值。例如,学生开展道德实践活动每满1个小时,便能兑换成一定量的“道德币”,计入他们的“账户”中。如有不良的行为习惯,也将消费一定的“道德币”。这笔无形道德资产的增减,让学生们对行为规范的遵守,从被动转化为主动。

  社区党委书记兼居委会主任李明月介绍,社区与学校共同协商活动类型,征求学生意见后,利用寒暑假、节假日和课余时间,组织他们为老、弱、病、残、军烈属等特需人群提供志愿服务。

  在春节,社区带领学生志愿者,书写春联,为空巢老人送上门;在腊八节,熬制腊八粥,送给街头辛勤工作的环卫工;在中秋节,制作精美的月饼,送到执勤交警手中;每周五,有学生主动到社区报到,参加“公益一小时”志愿服务……

  每次举办服务,时间虽不长,但一次次累加起来,潜移默化地让“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理念,逐渐深植到了学生心中。

  学生表现入“账本”

  周五,铁三局小区内,来了一群穿着红马甲的小志愿者。他们干劲十足,三五成群,弯腰捡拾着烟头、果皮、废纸、塑料袋、酒瓶等垃圾杂物,装袋投入垃圾清运车。经过近1个小时的努力,院里整洁许多。

  这是社区、学校共同组织的一次“靓丽星期五”活动。社区开具了证明,把学生们的此次服务时长,计入了“存折”中。每次有活动,同学们争相报名参加,名额瞬间被“秒光”。

  “在扮靓环境、帮助他人的同时,我也感觉到自己的成长。”初一学生小王笑着说,记得头一次参加社区的实践活动,是跟着社区的叔叔阿姨去看望空巢老人,当时心里还有点忐忑。后来,这样的活动多了,他渐渐融入其中,也收获了很多。才半年,他的账户上已经积攒了一些“道德币”,很有成就感。

  “道德储值”活动开办时,定下一条规矩。“储户”可以到迎泽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文明超市”以及学校兑换点,按照相应的标准,用“道德币”兑换书本、文具等用品。这样做,让志愿服务“有声有色”“有影有形”,是一种激励,青少年很重视这份荣誉,也更有积极性。

  太原市第三十七中学将“道德储值”累计积分情况作为“新时代好少年”的重要指标,同时对获评“新时代好少年”的学生进行积分奖励,形成双向循环的正向激励效果。而且,在校园公示栏等载体予以公示,大力宣扬先进,表彰先进,营造了崇德向上的良好氛围。

  有不少学生,已经将参与志愿服务变成习惯,每日每周践行,在服务他人的过程中感知快乐。

  道德建设“生力军”

  “这个活动让我改掉了不少坏毛病,现在,我在学校和家里都懂得了谦让。”说这话的是太原市第三十七中学的学生孙煜昌。

  暑假,他与其他同学来到新建南路第三社区,跟着社区志愿者,将亲手制作的饮品送到辖区高龄独居老人家里。孙煜昌全程参与了制作活动,他很有感触地说:“参加‘道德储值’活动,让假期变得与众不同,很有意义,也很锻炼人。这对我们中学生来说,是一个非常好的实践平台,我一定会继续参与!”

  “道德储值”公民道德建设实践活动所带来的好处,远不止于此。赵虹是一名学生家长,她表示,十分支持孩子参与其中,能给予社区和他人帮助,无形中也让孩子养成了好习惯。

  看得出,孩子有了明显的变化,学习成绩大幅提高,由他人约束变为自我约束,文明行为习惯养成上尤为突出。“现在,孩子可自己早起,独立收拾房间,不仅自己不乱扔垃圾,还督促我们家长也不乱扔垃圾,不随便吐痰。”赵虹笑着说。

  从2014年起,社区、学校持续宣传推广“道德储值”做法,广泛吸纳学生成为银行储户,引导学生向善向上,积极参与活动并量化为积分存入账户,最大限度汇聚起加强道德建设的有生力量。关爱空巢老人与困难儿童、敬老助残、拥军优属、保护环境、文明宣传、义务劳动……像这样的服务活动,越来越多。迄今,“道德储值”活动提供的服务总计270次,参与人数2000余人,服务对象300余人。

  社区党委书记兼居委会主任李明月满怀期待地说:“一次次活动,服务了社区,学生们也得以成长,‘道德储值’正被更多人熟知和认可,希望更多学生参与其中,主动服务他人、服务社会。”

  激发文明新活力

  除了“道德储值”活动,新南三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还通过其他创新方式开展丰富多彩的文明实践活动。他们成立了“红心”互助服务队,实现了“群众点单、我接单”的志愿服务模式。居民只需提出需求,志愿者便会主动前往帮助解决各类生活困难,让居民感受到了真正的关怀和温暖。

  在日常走访中,“红心”互助服务队得知辖区居民王学柱因脑梗导致全身瘫痪,长期卧床,担心会有褥疮发生,需要一个水疗垫,便为其发布了“微心愿”。老军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丁建平知道后,主动认领,购买了水疗垫送到王学柱家中。了解到他的家庭状况后,丁建平还提出为他进行上门免费体检,家属连连道谢。

  自从眼睛看不见后,居民雷中毅一直以来最大的愿望,就是学习盲文。“红心”互助服务队知道后,联系共驻共建单位太原市第三十七中学,认领了她的“微心愿”。该校的两名学生发明了一款磁式盲文多点触摸阅读器,盲人可以通过这一装置“阅读浩瀚的书海”,可以说是盲人看世界的眼睛。这一作品已成功申请到实用新型专利,他们把这个装置免费给雷中毅使用。“虽然眼睛看不见,但我的世界并不黑暗,谢谢帮助过我的好心人们!”梦圆了,雷中毅很满足。

  “红心”互助服务队还为困难居民武海娥的儿子送去“四大名著”,为王华庆小朋友实现想要一套科普书的微心愿……通过件件小事传递爱心,关爱他人,让爱绵延。

  “道德储值”、“红心”互助服务队,这些人们喜闻乐见、乐于参与、便于参与的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生动且鲜活,形成了一场永不止步的“幸福接力”,犹如一颗颗文明的“种子”,开在社区的各个角落,滋养文明新风。

(责编:张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