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太原新闻网 >> 特别关注

【锦绣太原这十年】

这十年 绿满山川 并州大地披锦绣

来源:太原日报 2022年10月10日 06:54

绿满西山花满坡。张晓笛 摄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绿水青山才是锦绣太原。

  2020年5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汾河太原城区晋阳桥段视察时指出:“要坚持治山、治水、治气、治城一体推进,持续用力,再现‘锦绣太原城’的盛景。”

  这十年,太原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践行“两山”理论、落实“双碳”要求,绿水青山正在向金山银山加快转变。

  十年治山 换来绿满两山花满坡

  行走在玉泉山城郊森林公园,草木叠翠,鸟鸣啁啾。十年前,这里还是岩石裸露、垃圾遍地,矿山废弃物堆积如山,乔灌木覆盖率不足20%;今天的玉泉山却浓荫蔽日、流水潺潺,区域绿化覆盖率达85%,成为又一处城郊生态氧吧。

  十年间,西山地区累计完成造林绿化20余万亩、治理破坏面1万余亩,累计投资近150亿元,实现了从满目疮痍到“郁郁苍苍三十里”的华丽转身,“西山治理”成为可持续发展的“全国样板”。

  治山只为守一脉青山。东山曾经是太原的黄土填埋场,在历经8年时间、用1500万立方米黄土将深沟全部填埋后,太原全面启动东山生态综合治理。现在,这里栽种各类乔木、灌木和地被植物近60个品种47万株,还建了足球场、篮球场、网球场和健身步道,将森林、运动、健康主题展现得淋漓尽致。

  在阳曲县北山生态园区内,昔日的荒山秃岭如今已是绿树成荫。为重现北山青山绿水好风貌,至今已有100多批次省市机关、企事业单位的干部职工和万余名市民先后在北山生态园,参加义务植树活动,北山生态园也荣膺第一批“全国互联网+全民义务植树基地”。

  近山如碧,远山如黛。通过全域治山,太原已形成30处城郊森林公园环城的景观格局。特别是全长230公里的东西山旅游公路暨自行车赛道,将沿线68处县级以上人文景观、4处国家级传统村落,以及6处市级农业旅游点和各大城郊森林公园连为一体,增添了“山路弯弯,幸福绵长”的获得感,快旅慢游系统融进了城市肌理,串起了绿色生活。

  十年治水 赢得汾河如碧白鹭飞

  金秋十月,惠风和畅;蜿蜒流淌的汾河在清徐县韩武村一路向南,奔出太原。跟前些年不同的是,这里的河水不再发黑发臭,落日余晖倒映在清澈的汾河中,一副北方江南般的温润模样。

  作为汾河太原出境断面,韩武村断面一直为劣Ⅴ类水质,在我市6个国考断面中水质最差。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让这条山西的母亲河水量丰起来、水质好起来、风光美起来”重要指示精神,市委、市政府以前所未有的决心实施“九河治理”工程,总投资约258亿元,在南沙河治理的基础上,仅用一年时间就完成了其余8条河的治理,将污水收集至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置。

  随着城南、晋阳、汾东污水处理厂拔地而起以及一批污水处理厂的改扩建,太原建成区污水处理量由2012年的43.26万吨/日提升至2021年的108.88万吨/日。从2018年开始,全市启动雨污分流改造;从2020年1月开始,各大污水处理厂执行全国最严的污水排放标准,排放限值比国家标准低20%至60%……

  在21条黑臭水体全部消除后,汾河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实现华美蜕变,引来“生态试纸”中华秋沙鸭落脚,翩翩起舞的白鹭成为冬日汾河边一道暖心的风景。

  2020年、2021年,韩武村年均水质类别均为Ⅳ类。今年,韩武村断面水环境质量持续向好,1至7月,月均水质为Ⅲ类。与上年同期相比,氨氮同比降低26.26%,总磷同比降低24.6%。

  十年治气 重见高天流云太原蓝

  青山蕴含美丽,蓝天关乎幸福。从燃煤、机动车、工业企业、扬尘等污染源入手,太原打响了蓝天保卫战。以燃煤治理为例,太原十年共拆除城中村烟囱5.57万根,完成农村清洁供暖改造24.75万户,完成棚户区整体拆迁清洁供暖改造3.6万户,实现35吨以下燃煤锅炉“全清零”……

  一个个数字背后,是太原打赢蓝天保卫战的坚定决心。燃煤特征污染物——二氧化硫年平均浓度由2016年的63微克每立方米,下降至2021年年底的14微克每立方米。该指标也达到了国家空气质量一级标准的相关要求。

  蓝白相间的纯电出租车,如城市上空的蓝天白云,成为太原一道亮丽的风景线。2016年,太原将全市8292辆出租车,全部更换为纯电动车,成为全国乃至全球首个出租车全部电动化的城市。出租车电动化后,太原每年预计减排PM2.5超7吨、氮氧化物807吨、一氧化碳3886吨、碳氢850吨。

  而今,市民对新能源汽车的认可度越来越高,街头挂有绿色牌照的新能源汽车日渐增多。截至今年8月20日,全市机动车保有量近210万辆,纯电动车约9.17万辆,占比4.35%。

  “街道干净、依山傍水、蓝天白云,与印象中的资源型城市不一样! ”许多来到太原的人,都会为这座城市的“新姿态”而感慨。太原人的朋友圈,“晒蓝天”越来越普遍,这是一份自信、一份骄傲,更是一份通过不懈努力得来的幸福感。

  十年治城 建设洁净低碳新并州

  在建筑屋顶设置大量太阳能光伏电板,发电供给楼座使用,供热采取地热能等可再生能源,最终实现零碳排放的目标——目前,我省首座零碳、近零能耗智慧建筑——太忻双碳产业科技园展示中心即将完工,绿色的生产生活方式也已经成为人民群众的普遍共识。

  城市治理的精细化,持续推动太原这座城市向高质量发展迈进。在城市东北和西南方向,建成2座日处理4800吨的焚烧电厂,全市主城区和清徐县、阳曲县的城乡生活垃圾实现了“全焚烧、零填埋”。

  十年间,太原在城市外围建成八大热源厂,集中供热面积由0.73亿平方米增加至2.18亿平方米,累计替代分散燃煤采暖锅炉3198台。今年开始,全市启动六大雨水系统雨污混接点改造,让雨污分流的治理延伸至细枝末梢。

  向绿而行,向新而生。太原正在用绿色点“靓”居民生活,向“双碳”目标迈出更大、更强劲步伐,打造城市治理的生态样板。

  截至2021年年底,太原园林绿化覆盖面积16117.2公顷,绿化覆盖率达到44.77%;各项主要指标已达到或接近国家森林城市建设标准,成为“全国绿化模范城市”。

  全市公园绿地面积达5487.22公顷,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275平方米;建成综合性公园21个,社区公园49个,专类公园17个,街头游园、广场等315个。城市公园数量位居全国前列。

  “山如黛染、水似碧玉、蓝天常在、城入画屏”的锦绣美景,正由梦想照进现实。

  非凡十年,太原“治”的能力更加彰显。

  记者:任兵 冯海 岳霞红 郝晓炜 任晓明 陈辛华 李俊华 郜蓉 何宝国 司勇

(责编:张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