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外出旅游激增,如何避免外出就餐掉“坑”呢?省消费者权益保护联合会提示,消费者就餐前学会“三查看”,即查看饭店经营资质、菜单明细以及称重器具,筑牢权益防护防线。
该联合会工作人员介绍,游客在旅途中对当地情况一般都不太了解,建议就餐前,最好先查看餐饮企业的经营资质。按照规定,店内醒目位置要张贴或悬挂营业执照和食品经营许可证,先查看这些证照是否齐全,尽量选择口碑好的饭店,也可通过点评平台查看评价,避开投诉较多的场所。
点菜时,建议消费者索要明码标价的菜单,认真查看菜品明细,确认单位、规格及附加费用,对“时价”等模糊表述及时追问,警惕“阴阳菜单”;消费后,记得索要带公章的发票或收据,核对信息留存证据。
在饭店就餐,如果点按重量计价的食材,比如,活鱼活虾等,需要特别留意称重器具是否校准,有条件可自带设备复核。有一个小窍门不妨一试,旅行前可将自己的手机重量称好,到店消费时将它放在其提供的秤上称重,若显示重量与已知不符,大概率是秤有问题,可及时提出质疑或换一家饭店,避免掉“坑”。
如果在旅途中真遇到侵权行为该咋办?消费者可以采取多元途径高效维权。首先,要保持冷静进行现场交涉,及时与商家沟通,要求合理结算或补足分量,保留录音、录像等证据,避免冲突。其次,若与商家协商未果,可向当地市场监管部门或消保组织进行投诉,维护自身合法权益。最后,如果相关部门调解未达成满意结果,可咨询律师,根据实际情况,通过民事诉讼要求商家承担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