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以来,市委、市政府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太原提出的“坚持治山、治水、治气、治城一体推进,持续用力,再现‘锦绣太原城’的盛景”要求,坚决扛起生态环境保护的政治责任,以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为核心,以大气污染防治攻坚和退出劣Ⅴ类水体攻坚为重点,稳步推进土壤污染防治,精准施策、强力攻坚,生态环境质量取得持续明显改善,基本实现了省城环境质量改善的目标和任务。
系统治水 让一泓清水入黄河
为让汾河“水量丰起来、水质好起来、风光美起来”,市委、市政府以汾河太原段退出劣Ⅴ类水体为核心,全力开展水污染防治攻坚。
污水截污纳管是我市消除汾河水体污染的根本措施。城南退水渠和晋阳街方涵污水分别进入城南和汾东污水厂进行处理,彻底解决了城南地区污水直排问题;汾东、城南、阳光等污水处理厂增量技改扩容工程全部完工,生活污水日处理能力达到125万吨,实现了建成区污水全收集全处理,为我市全面消除劣Ⅴ类水体奠定了扎实的基础。今年我市持续推进晋阳污水处理厂二期16万吨/日扩容工程和北郊污水处理厂8万吨/日扩容改造工程,日新增20万吨污水处理能力,真正实现城市生活污水全收集全处理。
在推进农业农村污水治理、工业企业废水深度治理的同时,我市大力开展生态湿地工程建设。在清徐县的4个主要入汾口建成千亩湿地工程,进一步巩固提升了韩武村断面水质稳定达标水平;今年完成阳曲县杨兴河二期湿地工程建设,为国考断面河底村水质的稳定达标提供了保障。
汾河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以及水质监测工作已全面展开,涉及汾河太原段188公里1374个入河排污口。目前,我市重点水污染源在线监控点位共33个,包括16个污水处理厂和17个重点排水工业企业,在全市所有的国、省控断面建设自动水质监测站9个,在8个重点入汾排污口全部安装小型自动监测设施,建立“地表水断面—排污口—污染源”清单化链条化管理,推动形成权责清晰、监控到位、管理规范的入河排污口监管体系。“一湖点睛、一水中分、九水环绕”的水韵龙城格局正在变成美好现实。
强力治气 让蓝天白云常驻
以“转型、治企、减煤、控车、降尘”为重点,立足四大环境空气质量状况结构调整(包括:产业结构调整、能源结构调整、运输结构调整、用地结构调整),我市坚持以考核奖惩为手段,不断提高科学治污、精准治污、依法治污能力,推动省城环境空气质量持续改善。
围绕扬尘污染治理,两年间,我市检查和整改各类工地扬尘问题7600余起,对388起不达标行为立案处罚,罚款1217万元,移送公安机关9起。通过努力,扬尘污染防治取得明显效果,2020年12月降尘量只有3.3吨,比最严重时减少了85%。
我市大气污染一直以煤烟型污染为主,以北方清洁取暖改造试点为推手,全力推进散煤治理工作。近年来累计投资30亿余元,完成23.79万户的农村清洁取暖改造,农村地区清洁供暖覆盖率达到90%以上。在2019~2020年期间,我市完成燃气锅炉低氮改造1862台共计5845.422蒸吨,年减少氮氧化物排放1822.51吨。今年还有197台燃气锅炉进行低氮改造,改造完毕后全市将实现燃气锅炉全面达标,全面超低排放。
在工业污染治理方面,我市6家燃煤电厂、6家水泥、2家钢铁企业全部完成超低排放改造,年底前还将有3家焦化企业完成超低排放改造,4家铸造企业完成冲天炉改电炉,明年6家水泥企业将实施氮氧化物深度改造。完成后,我市焦化、铸造、水泥等传统产业将全部实现高标准整治。目前,正在围绕石化、化工、涂装、包装印刷、橡胶和塑料制品等重点行业开展(VOCs)挥发性有机物综合治理,共整治197家企业。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气污染中机动车排放占比逐年增大。在去年淘汰老旧柴油车6980辆,更新新能源环卫车644辆、公交车528辆,对731台超标施工机械清场处置的基础上,今年我市还将完成淘汰中重型柴油货车2440台,529台新能源公交车将于年底上路运行。另外,山西晋煤铁路物流有限公司专用铁路改扩建项目正在抓紧施工,预计2022年3月建成投运。
在当下正在开展的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中,我市编制1636家涉气企业应急减排清单,实施分级差异化应急减排措施;100家重点工业企业实施错峰生产。我市提出,将PM2.5浓度控制在57微克/立方米以内,重污染天数不超过7天,目前,6大类35项攻坚任务正在积极推进。10月1日至11月6日,我市优良天数同比增加8天。6项污染物平均浓度同比全部下降,下降幅度在12.4%至38.9%之间。
净化土壤 让“吃的放心、住的安心”
去年以来,我市以土壤安全为切入点,以试点工程为突破口,大力推进土壤污染防治重点工作。土壤污染加重趋势得到有效遏制,农用地和建设用地土壤环境安全得到基本保障。截至2020年底,全市纳入全国土壤环境信息化管理平台疑似污染地块和污染地块共32个。
从2017年开始,我市便发布土壤环境重点监管企业名单,建立隐患排查制度,完成自行监测方案的编制,进行排污许可证的变更,并对有毒有害地下储罐进行了备案等具体工作。目前,我市明确了重点企业用地调查对象370个,完成354个地块基础信息采集和16个尾矿库地块的现场调查工作。同时,先后完成了9个土壤修复与综合治理工程项目,其中4个为国家确定的土壤修复与综合治理试点项目。
在受污染耕地安全合理利用方面,完成了全市耕地土壤环境质量类别划定,2020年底前,全市受污染耕地实现安全利用的面积达1000亩,圆满完成了目标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