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日上午9时,太原市政府新闻办举行了全市灾后恢复重建工作新闻发布会。市应急管理局党委成员、市防震减灾中心主任高二虎,市交通运输局三级调研员董菁,市水务局四级调研员赵文平,市农业农村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郭志鸿,市卫健委副主任孙慧生,介绍了我市灾后恢复重建工作的进展情况。

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政府新闻办主任 边素庭
各位记者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欢迎出席太原市政府新闻办举行的灾后恢复重建工作新闻发布会。
10月上旬,受连续降雨影响,我市乌马河、象峪河清徐段均不同程度出现险情,部分地区受灾严重。灾情发生以来,我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汛救灾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贯彻落实全省灾后恢复重建工作会议精神,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成立了灾后恢复重建工作专班,以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科学统筹、周密部署,履职尽责、真抓实干,有力有序有效推进灾后恢复重建各项工作,坚决打好防汛抢险和灾后重建攻坚战,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今天,我们邀请到市应急管理局党委成员、市防震减灾中心主任高二虎同志,市交通运输局三级调研员董菁同志,市水务局四级调研员赵文平同志,市农业农村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郭志鸿同志,市卫健委副主任孙慧生同志,介绍我市灾后恢复重建进展情况。
首先,请市应急管理局高二虎同志介绍相关情况。

太原市应急管理局党委成员、市防震减灾中心主任高二虎
各位记者朋友:
大家好!感谢大家对我市灾后恢复重建工作的关心和支持。下面,由我向大家介绍全市灾后恢复重建工作有关情况。
10月2日以来,我市遭遇有气象记录以来最强秋汛,时间久、范围广、强度大的连续降雨过程,造成部分县区低洼街区积水、道路塌陷、河段漫溢、决口、村庄进水、农田渍涝、滑坡等险情灾情;特别是清徐县境内乌马河发生4处决口,象峪河发生6处决口,多处出现漫堤,周边8个村庄进水受淹。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防汛救灾和灾后恢复重建工作,召开专题会议,安排部署我市灾后恢复重建工作。市委、市政府、市人大、市政协领导,深入基层一线,督促指导抢险救灾和灾后恢复重建。
一是成立工作专班。第一时间成立太原市灾后恢复重建工作专班,由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刘俊义任组长,其他各位副市长任副组长,市应急、发改、水务、农业农村、交通、住建、城管、工信等26个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组织召开了全市灾后恢复重建工作专班第一次会议,市灾后恢复重建工作专班召开联络员会议,灾后恢复重建工作专班专题调度会议等,及时调度掌握灾后恢复重建进展情况,梳理解决工作中的难点堵点问题。
二是健全工作机制。工作专班下设舆情管控、基础设施恢复重建、财务资金、房屋建筑物恢复重建、交通设施恢复重建、水利工程恢复重建、农业农村设施恢复重建和疫情卫生八个工作组,由各牵头单位负责人担任组长,按照职责分工推进灾后恢复重建各项工作。工作专班办公室设在市应急局,从相关委局抽调专人,建立健全定期例会、调度、通报、督办、考核等制度,要求各级各部门坚决履行职责,加强协调配合,定期上报恢复重建工作进展情况。
三是动态核清灾情。经《自然灾害灾情管理系统》统计,截止11月1日17时,全市总计受灾人口178922人,紧急转移安置20082人,受灾房屋18961间,农作物受灾面积33396.63公顷,农作物绝收面积648.26公顷,死亡大型牲畜1495头,直接经济损失152219.6万元。
四是实施对口帮扶。成立市清徐县洪涝灾害灾后恢复重建工作帮扶指导组,全面帮扶指导清徐县做好防汛救灾和灾后恢复重建工作,确定由市发改委、市教育局、市民政局等部门实行市直部门包联帮扶清徐县10个受灾最严重的村,在市帮扶指导组统一领导下开展工作,精准掌握受灾情况,协调解决具体问题,帮助灾区尽快恢复生产生活秩序。
五是全力恢复民生。目前,全市村容村貌基本恢复,供电、供水、供气、供暖等基础设施功能性恢复,因灾停课学校全部复课,灾区生产生活秩序基本恢复,第一阶段恢复重建目标基本完成。
下一阶段,我们将按照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安排部署,以全面恢复城乡正常生产生活秩序为目标,各级各部门各司其职,通力协作,扎实推进灾后恢复重建各项工作。
一是分类分级制定恢复重建方案和政策措施。按照“分类分级、一事一议”原则,制定出台倒损房屋、交通设施、水利工程、农业农村设施、市政设施、能源设施、通信设施、公共服务设施、文物保护、旅游景区恢复重建、卫生防疫和新闻报道等专项方案和政策措施。
二是落实受灾群众基本保障。落实转移安置群众生活补助金和特殊困难群体临时救助政策;严格食品质量管理,确保饮食安全;严格安全措施,严防发生火灾、触电、煤气中毒等安全事故;严格卫生防疫,坚决杜绝大灾之后出现大疫。
三是加快基础设施恢复进程。优先恢复重建水、电、气、暖、油、桥、路、通信等基础设施,有效保障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基本需求。按照“先抢通、后修复”原则,加快推进交通设施恢复;按照“分类管理、专人负责”的机制,加快受灾房屋核查鉴定和隐患排查,逐一登记、统一公示,依法依规确定修缮、翻建、迁建类别。按照“先修复、后提升”的原则,抓紧修复因灾损毁的农村供水设施、灌溉渠道等水利设施,保障饮水安全及农业灌溉等用水需求。组织开展受损水库、水闸、河道、堤防、淤地坝等水利设施的风险评估和修复,加快清理疏浚河道,恢复行洪能力。坚持“抢收就是减灾”的理念,积极开展受灾耕地排涝,加快抢收抢种进度,加快恢复、修复受损农业设施,争取把损失降到最低。
四是指导帮扶生产经营单位复工复产。切实加强各类要素的支撑和保障,落实扶企助企各项政策措施,帮助受灾企业尽快复工复产;强化市场监管,防止垄断、哄抬物价等情况发生;对生产经营单位复工复产方面的诉求,要定期进行梳理,及时研究解决。
五是全面开展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组织开展水利工程、灾区桥梁、淤堵塌陷道路、油料储备及运输设施、电网设施、通信设施、市政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等进行地毯式检查,及时消除风险隐患,对地质灾害隐患点等进行风险评估,严防次生灾害发生。
同时,按照“远近结合、巩固提升”的原则。近期、中期、远期相结合,明确主要任务、具体举措和项目清单;以提升防灾减灾能力为目标,对辖区内地质灾害防治、防洪排涝等薄弱环节进行大起底,谋划梳理一批重大项目,建立灾后重建项目库,以项目建设助推灾后重建;用1-3年时间,推动全市重点河流、水利设施蓄洪排涝能力和城乡重大设施应对风险能力明显提升,为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大局奠定坚实基础。
我的介绍完毕,谢谢大家!

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政府新闻办主任 边素庭
谢谢高二虎同志的介绍。
下面,请市交通运输局董菁同志介绍相关情况。

市交通运输局三级调研员董菁
各位媒体朋友:
大家上午好!下面,由我向大家介绍全市农村公路受灾损毁及抢通恢复情况。
灾情发生以来,全市农村公路累计边坡滑塌812处,路基水毁86.4公里,路面损毁166公里,桥梁水毁4座;阻断交通201处,直接经济损失估算约1.9亿元。特别是清徐县农村公路山体落石、边坡滑塌、路面沉陷等灾损比较严重,抢通保通与灾后恢复重建任务繁重,形势严峻。
针对农村公路受灾损毁情况,全市交通运输系统闻令而动,成立了灾后恢复重建工作专班,印发了《全市交通运输基础设施灾后恢复重建和运行保障工作方案》,对科学有序加快水毁交通运输基础设施的恢复重建工作提出明确要求,主要领导多次带队赶赴现场,查看灾情、协调调度、指导工作,广大干部职工昼夜奋战、争分夺秒,累计出动抢险人员近1.7万人次,投入各类机械近1368台次。截至目前,201处阻断交通点已全部抢通,其他各项恢复工作正在加快推进中。其中:轻微边坡滑塌恢复787处34万立方米,存量滑塌恢复25处5.5万立方米;路基水毁恢复69公里26.6万立方米,存量路基水毁恢复18公里4.4万立方米;路面损毁恢复93公里10万平方米,存量路面损毁恢复72公里19.2万平方米。
下一步,我们将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持续做好抢险救灾道路恢复工作,为受灾群众提供高质量的交通出行保障服务,重点做好以下三方面工作。
一是加快推进灾损评估工作。在前一段时间抢通保通的基础上,组织各县(市、区)交通运输部门对农村公路的灾损情况开展评估,为进一步优化处治方案、有序开展恢复重建工作提供精准依据。二是全面启动灾后重建工作。按照“民生优先、救急先行、统筹兼顾、标本兼治、远近结合、巩固提升”的原则,农村公路一般灾毁路段11月底前,较重灾毁路段春节前完成恢复重建,确保受灾乡村至少有一条顺畅出口路,确保已脱贫村不因交通返贫,服务好群众生产生活和灾后重建,严重和特别严重的灾毁路段在做好保通工作的同时,根据发展改革部门批复的工期1-2年内完成恢复重建,应对风险能力明显提升。三是积极争取灾后重建资金。此次交通运输灾损情况严重,我局将积极争取上级补助资金,为灾后重建提供有力的资金保障。谢谢!

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政府新闻办主任 边素庭
谢谢董菁同志的介绍。
下面,请市水务局赵文平同志介绍相关情况。

太原市水务局四级调研员赵文平
各位媒体朋友:
大家好。下面我就水利方面灾后重建工作有关工作进行介绍。为全面加强灾后重建工作,市水务局坚决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迅速反应、全面部署,充分发挥部门职能作用,主动担当、向险而行,第一时间派出专家工作组深入险情一线,全力支持指导开展抢险救灾。目前,决口已全部封堵,修复堤防5250多米;村内积水基本排清,耕地内积水正在抽排;11个受灾村的农村供水已全部恢复正常,清洗水井2眼,更换水泵6台,机电设备更换10套;协调修复对口帮扶村董家营村入村道路700米。
一、专题安排部署,成立工作专班
10月10日市委书记专题会后,我局第一时间召开专题会议进行了安排部署,成立了局主要负责人任组长、班子成员任副组长的防汛救灾及灾后重建工作小组,下设2个工作专班。第一专班负责清徐县11个受灾村的积水情况、供水工程、堤防损毁修复等情况进行了全面排查摸底,并按照“一村一案一图”的模式提出相应的处理方案,指导县(市、区)开展水毁工程修复和水利基础设施薄弱环节治理工作。第二专班负责清徐县董家营村开展受灾村饮水安全排查和对口帮扶工作。
二、深入一线调研,制定详实方案
10月11日,第一专班连夜加班,在全面掌握基本情况的同时,与清徐县水务局工作人员进行分析研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具体的排水方案,明确了任务完成时限;对乌马河、象峪河的堤防和洪水情况进行了分析研究,提出了具体修复方案和完成时限,明确了责任人和技术帮扶责任人,为灾后重建工作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撑。第二专班通过对11个村的饮水工程水毁情况进行了全面摸排,发现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毁坏,饮用水源井取水口被洪水淹没,存在水质被污染的可能;供电设施损坏,部分管理用房出现塌陷。指导清徐县水务局制定了《清徐县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灾后修复工作方案》。此外,赴董家营村调查了解该村受灾情况并与县、乡、村三级领导进行沟通,就灾后重建工作进行协商,制定灾后重建工作计划,积极联系交通局协助修复董家营村进村道路。目前村内积水已基本退去,水、电均供应正常,天然气供应正在沟通中,争取尽快恢复。村民受灾情况正在按照实事求是、应统尽统的原则,进行全面登记。
三、聚焦重点区域,严防次生灾害
一是持续做好防范应对。10月5日发生险情后,据气象预测,局部地区仍有降水,上游来水依然存在险情风险。在与晋中水利部门密切联系的基础上,关注降雨来水情况,实时动态掌握域内河流来水、水位涨落、水库蓄泄等汛情,及时派出专家工作组,指导清徐县开展排水和堤防修复工作。
二是加密巡查监测频次,特别要加强对前期出现险情堤段的安全管理,坚决果断清除河道范围内阻碍行洪物,确保水工程安全运行、河道行洪畅通,避免发生重大险情。
三是中央、省、市灾后重建工作全面展开后,我局按照准确、及时的要求,在前期梳理汇总的基础上,对全市范围内水库、水闸、灌区、河道堤防、淤地坝、供水设施等损坏情况进行大起底排查,每日对各县(市、区)受灾情况、水毁工程修复情况进行统计,分别上报市委、市政府、省水利厅、市防办等有关部门;此外,对这次洪灾情况进行认真分析,总结经验教训,全面摸底排查,找出薄弱环节、险工险段,做好后期规划,补齐短板弱项。
四、积极争取上级支持,做好薄弱环节规划治理
为认真做好灾后重建,我局认真研究国家政策,密切配合水利部应急部灾害调研,积极对接省水利厅、省发改委,争取各项资金,支持灾后恢复重建。目前已争取到省水利救灾资金260万元,主要用于乌马河、象峪河的修复;乌马河治理计划已列入2022年中小河流治理项目,象峪河也已上报省水利厅。其余项目正在组织有关县区编制方案,争取列入上级明年建设项目。同时,组织各县(市区)开展水利基础设施短板弱项摸底调查,根据轻重缓急,制定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力争在1-3年内,提升我市防洪抗灾能力水平,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谢谢大家。

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政府新闻办主任 边素庭
谢谢赵文平同志的介绍。
下面,请市农业农村局郭志鸿同志介绍相关情况。

太原市农业农村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郭志鸿
各位媒体朋友:
大家好!
今年我市遭遇严重的洪涝灾害,灾情发生后,全市农业农村系统广大干部群众,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关于防汛救灾恢复重建的部署要求,全力抓好减灾减损、抢收抢种、受损农房及农业农村设施修缮重建工作,有力推动灾区生产生活秩序全面恢复。
一是加快秋粮抢收进度。扎实推进“双减双抢”工作,排除农田积水10.02万亩,进度82.20%。新购置履带式等类型收获机29台、收获机改装用的三角履带20余台套,提升积水作物机收能力。组织农机合作社和农机大户成立互帮互助小组,统筹调配农机具开展连片作业,提高作业进度和质量,累计投入农机具2千余台套。截至目前,全市秋粮作物已收获70.54万亩,收获进度76.67%,秋收进度稳步提升。
二是加快农业设施恢复重建。市农业农村局成立了灾后农业农村设施恢复重建领导组,制定出台了《农业设施灾后恢复重建工作方案》,坚持“高标准重建、高质量恢复、高效率推进”的原则,明确时限要求,加强统筹规划,切实增强农业设施防灾能力,提升生产效能。截至目前,全市园艺设施内积水已全部排除。已修复田间渠道19.81公里,田间道路265.2公里,畜牧养殖设施1.22万平方米。受损渔业池塘及池塘堤坝已全部恢复。
三是统筹推进受损农房重建修缮工作。以市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文件印发了《太原市农村因灾受损农房重建修缮工作方案》,农业农村、住建、民政、财政、规划和自然资源、乡村振兴等部门,把因灾受损农房重建修缮作为当前最紧迫的工作,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强化措施,加快进度,积极开展灾情排查、安全鉴定、信息核实、救灾资金落实等工作,简化另址重建宅基地审批程序,全力保障受灾群众温暖过冬,确保春节前受灾农民安全入住。
四是防止因灾致贫返贫。牵头制定出台了《太原市防止因灾致贫返贫实施方案》,提出了7方面、19条帮扶措施。建立了市、县、乡、村四级联动机制,充分发挥基层网格化管理作用,开展逐村逐户排查,加强动态监测,新纳入因灾监测对象19户40人。
下一步,我局将进一步抢抓晴好天气,调度农机跨区作业,加快秋收进度,确保秋粮能收尽收快收。加快推进恢复重建工作,积极争取省市相关资金支持,并将部分符合条件的灾后恢复重建工程纳入2022年重点项目,申报财政预算支持。指导各地对受损大棚、圈舍及时进行加固,做好安全隐患排查,防止次生灾害引发安全事故。
谢谢大家!

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政府新闻办主任 边素庭
谢谢郭志鸿同志的介绍。
下面,请市卫健委孙慧生同志介绍相关情况。

太原市卫健委副主任孙慧生
各位媒体朋友:
大家上午好。下面我就卫健系统灾后防疫和医疗保障工作开展情况进行介绍。
此次灾情发生后,市卫健委坚决贯彻落实省、市决策部署,立即启动应急响应,组织卫生专业力量深入灾区一线,对过洪区域、集中安置点的两清一消和洪灾造成死亡畜禽的无害化处理进行了专业指导,目前,清徐县12个受灾村及集中安置点全部完成多轮次的消毒消杀工作。
同时,充分发挥清徐县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哨点”作用,对受灾人群开展发热、腹泻等健康状况日监测、日报告,目前,未出现相关传染病例报告。
针对受灾村庄饮水问题,我们派出疾控监督两支卫生队伍现场排查受灾地区饮用水污染情况,立即停用小武、东罗、阎家营、孟封被淹自备井,并会同水务部门对当地饮用水实施全覆盖检测,并对下一步饮用水处置提出指导建议。
结合爱国卫生运动,我们全方位、多层次宣传普及水灾之后传染病防治知识,告知群众坚决不喝生水、不吃洪水泡过的食物,不吃灾后死亡畜禽,严防病从口入。同时引导群众在指定地点堆放垃圾,及时清理杂物,清除病媒孳生地。进出公共场所佩戴口罩,增强群众防疫能力和自我防护意识,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
为保障灾区群众有医看,有药吃,省市县乡村五级联动,全力开展应急救治。在这里感谢省卫健委和省中医院等省级医疗单位的一线指导和全力保障支持,市卫健委也在第一时间组建消化、感染、重症、创伤、心理、皮肤6个专业的医疗专家组,点对点指导县、乡两级医疗机构开展救治工作。同时为进一步方便村民看病就医,协调组织省市12家医院、50余名医务人员赴灾区开展义诊慰问,免费提供各种药品、口罩和消毒用品,接诊1000余人,为1.6万名受灾群众提供预防性中药包,清徐县医疗集团派出医护人员300余人次、救护车6辆,进行紧急医疗救治和转运老弱病残孕受灾群众;各乡镇卫生院组织业务骨干及村医赴受灾村镇进行走访,提供基础疾病筛查、用药指导、健康宣教等服务。
在此次洪涝灾害后我们各级卫健系统恪尽职守,齐心协力,全力推进灾后疫情防控和医疗保障工作,确保灾情之后无疫情,确保受灾群众健康安全。
谢谢大家。

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政府新闻办主任 边素庭
谢谢孙惠生同志的介绍。
由于时间关系,今天不设记者提问环节。记者朋友如有进一步采访需要,新闻发布会结束后可继续采访我市灾后恢复重建工作专班成员单位相关负责同志。请大家持续关注和宣传报道我市灾后恢复重建工作。
感谢各位部门领导出席今天的新闻发布会,也非常感谢各位记者朋友对我们工作的大力支持。
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