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杂物又乱扔,共享单车又乱放,斑马线前不让了,路面烟头也多了……省城部分街巷不文明行为的反弹回潮现象,着实令人担忧。市创城办近日检查发现,个别学校未建立常态长效机制,环境卫生、公共秩序、校园创建等项工作很不到位,甚至出现拒检情况。看起来,有的地方还真是抓一抓见成效,松一松就反弹,放一放很可能半途而废。
创城巨变有目共睹,创建成果来之不易。具有鲜明太原特色的“九乱治理”“三清五治”“垃圾清零”“包联督办”“靓丽星期五”等创建载体,特别是基层干部群众创造的“门前五包”“小巷管家”“楼长院长”“烟头兑换”“一路一专班”等运行经验,确实为创城取得实效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创城既非形象工程,也非突击行动,更非终极目标,而是一项永不停步为民造福的奋进过程。巩固创建成果、坚持与时俱进、遏制反弹回潮、严防前功尽弃,科学有效的常态长效机制无疑是最有效的保障。
作为一项点多面广、日新月异的动态系统工程,各部门联合行动、协同治理,是我市创城连年取得佳绩的关键所在,理应用法规制度将其固定下来,形成综合协调机制。全市经过实践检验的成功经验,特别是基层群众创造的有效做法,不能成为阶段性的突击行动,而应总结完善、提炼固化,形成巩固推广机制。针对目前依然存在的薄弱环节和不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要及时研究、找准症结,集中力量补短板、强弱项、清死角、堵漏洞,形成持续攻坚机制。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顺应时代进步新要求,回应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盼,要不失时机地持续调整创城标准、与时俱进地不断提高创建水平,形成动态提升机制。要健全创城评价体系、细化日常考核标准、创新检查评估方式、加大责任追究力度,充分发挥“文明亮剑·随手拍”和新闻媒体、文明巡访等社会监督作用,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上下贯通、点面结合的监督问效机制。
创城实效当以长效为基。没有长效,就是无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