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银岁月,美意延年——山西传统银饰展,1月26日在山西青铜博物馆开展,这场迎新春特展汇集600余件各时期山西民间传统银饰。1月25日,媒体提前探展,展品主要来自山西博物院、山西地质博物馆、晋国古都博物馆及私人藏家,一件件历经岁月打磨的银饰,依然熠熠生辉,勾勒出这片土地曾上演的生活图景。
展览分六大单元。第一单元着眼于世界范围内人类用银的历史,作为金属、货币或饰品,银自被发现起,就在人们的物质和精神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到明清民国时期,银饰除了象征财富,更多寄托了人们希望多子多福、祛病消灾、平安喜乐等美好愿景。
展览主体聚焦明清至民国时期山西地区种类丰富、花样繁多的传统银饰,按功能分为头饰、项饰、挂饰及手饰等四个部分。明清时期,晋商崛起,随着民间财富的积累,老百姓穿金戴银的风气逐渐浓厚。无论富裕人家,还是寻常百姓,拥有银质首饰,在当时十分普遍。其中,四股钗、“双尖”大扁簪、宫锁、蝴蝶锁、葫芦形银饰件儿等极具地域特色,集中反映出山西人实用和扮美并重的审美取向和大气厚重、精于细节的“晋工”制作水平。
最后一个单元展示山西银饰制作和装饰工艺,能工巧匠将银饰装点得五彩斑斓、华丽无比。其中,鎏金、烧蓝、点翠等工艺尤为出色。通过许多珍贵的老照片,观众可直观感受当时民间佩银、制银之风,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山西当时的民风民俗和经济发展。时至今日,银饰并没有退出人们的生活,随着古代传统技艺和现代技术的融合,其独特魅力依然吸引着世人的目光。
展览展期至4月20日,其间,“传统银饰知多少”微课堂、“饰美人生”镂空画和“恋恋银风”创意涂色等自助体验活动将在线上陆续推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