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温骤降,寒意逼人。这段日子,不少市民都把压箱底的羽绒服、棉衣统统翻出来御寒,而此时,也到了一年当中干洗行业的旺季。从消协受理的投诉案例不难看出,此类消费投诉也呈季节性增长。25日,省消协工作人员提醒,市民洗染衣服时最好以书面约定为准,如有损毁,可有凭据维权。
“冬天的衣服大多较厚重,拿来干洗的不在少数,近期的接单量确实明显增多。”新建路上一家干洗店的店员说,有的人一下子能送来四五件需要干洗的衣服。记者看到,这家干洗店内挂着不少已经洗好的羽绒服、毛呢大衣、棉衣等。
冬季接单业务量加大,但部分干洗店的洗染质量却不过关,给消费者造成了一定的损失,市民刘女士对此颇有感触。前些天,眼瞅着气温一天天地降,她收拾出来几件准备过冬的衣服拿去干洗,谁知,洗过的毛衣缩水严重几乎不能穿,令她感到很郁闷。“毛衣缩水能想到,但缩得这么厉害是真没想到。”刘女士在取洗好的衣服时就与干洗店店员起了争执。后来,虽然经交涉得到相应补偿,但看着洗废了的毛衣实在闹心。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不少消费者遇到过衣服在干洗后出现损坏、变色、有异味的情况,而部分消费者还面临衣服洗坏却维权遇阻的状况:有的是因为自身原因在取衣服时没仔细检查只能自认倒霉,有的是当时送去干洗衣服时没开具任何凭证。
“现在洗染衣服导致的消费纠纷很多,提前防范很有必要。”省消协工作人员说,冬季衣物大多厚重,消费者在送洗前一定要检查口袋里是否装有贵重物品,以免造成损失;在委托和承接洗染业务时,消费者和经营者应以书面约定双方共同认可的洗染事项。经营者应向消费者出具取物凭证,如未出具的,消费者应当主动索取并注意保留;洗染衣物移交时,消费者和经营者应共同验收,仔细查看送洗衣物的受损情况,由双方共同签字认可;在送洗价格比较昂贵的衣物时,双方需提前认定衣物价值并签订保质洗染的相关约定条款。一旦发生洗染消费纠纷,消费者应及时向当地消协、洗涤行业协会投诉,或直接向市场监管部门申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