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是基础,振兴是目标。记者昨日从市政府新闻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我市立足脱贫攻坚成果,在稳住粮食生产、乡村产业发展、产权制度改革、农村环境整治等方面狠抓落实,接续推进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为实现乡村振兴奠定坚实的基础。
扛起重任稳住“粮袋子”
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对全市农业生产带来的影响,我市坚决扛起粮食安全重任,咬定播种面积稳定在95万亩以上目标任务不动摇,开展了撂荒地整治,推动4万余亩闲置耕地复耕复种,有效补充了粮食种植面积。先后三次召开春耕备耕、春季农业生产电视电话会,将粮食播种面积任务分解到县区,落实到乡镇。目前来看,我市秋粮作物整体长势好于去年,预计能够完成粮食生产目标。
产业发展夯实振兴基础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基础,是农民持续增收的基石。今年以来,结合我市产业发展实际,落实“项目为王”要求,深入推进十大产业集群建设,以酿醋产业为领军,推动高粱产业基地建设;发挥省会城市消费优势,带动六味斋、金大豆等主食糕品企业向精深加工迈进。截至目前,我市储备农产品精深加工十大产业集群项目22个,计划总投资84.4亿元,现已投资完成5.06亿元。
产权改革激发农村活力
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是全面深化农村改革的重点内容之一,是继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后中央部署的又一件大事要事。我市改革工作于2017年正式启动,杏花岭区、晋源区被确定为第二批中央试点单位,两区改革工作已于2018年圆满结束并通过中央验收,在全省形成可借鉴、可推广的典型经验。2019年,万柏林区、尖草坪区、古交市被确定为第四批中央试点县,我市被省政府列为整市推进改革单位,各项改革工作深入推进。目前,清产核资数据已全部录入农业部系统平台,经清查核实、价值评估,全市共核实资产总额752.41亿元,集体土地面积701.39万亩,确定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身份数136.61万人,折股量化金额95.31亿元。截至8月底,全市股份合作制改革全部完成;登记赋码完成率为76.17%;证书颁发率为61.22%。
环境整治建设美丽乡村
我市以省会城市率先垂范、走在前列的责任担当,大力实施“百村示范、千村整治”工程,切实抓好村庄清洁专项行动。结合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垃圾清零”“爱国卫生季”等工作,以“干干净净迎小康”为主题,动员广大农民群众积极行动,改变不良卫生习惯,整治乱搭乱建、乱堆乱放、乱扔乱倒垃圾等“六乱”行为。截至目前,全市已累计创建省级美丽乡村30个,市级美丽乡村63个,全市清洁村庄数达到625个。
同时,我市严格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小厕所、大民生”指示精神,市农业农村局在2019年完成4.2万座改厕任务的基础上,确定了2020年6.9万座的目标任务。截至8月底,已完成改造5.8万座,完成全年任务的90.51%,完成总量位居全省前列。下一步,我市将坚持做好脱贫攻坚“回头看”工作,同时集中力量打造一批高标准、高质量的示范引领项目和特色产品,推动农业产业高质量转型升级,切实打造集生产生活生态功能于一体的美丽乡村,助力乡村振兴的全面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