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井峪派出所以群众需求为导向,将“三零”单位创建工作与新时代“枫桥经验”结合起来,抓好矛盾纠纷的“源头治理、源头管控、源头化解”,避免“小问题”变成“大事件”,取得良好成效。今年1月至5月,辖区刑事案件数同比下降19.8%,治安案件数同比下降19.6%,救助类警情同比下降27.1%,三类可防性案件同比下降21.2%。
民警+辅警+网格员“六联协作”化解矛盾
小井峪派出所深化警企联防,高标准设计、高规格建造,建成集综治、宣传、巡防、调解、交通管理于一体的警务工作服务站,将综治管理延伸至商场周边7个单元网格点,创建“民警+辅警+网格员”工作模式,吸收商场负责人代表、物业、保安员、环卫工人等社会力量组建一支68人的“红袖标”巡逻防控队伍,负责开展商圈内信息联采、治安联巡、宣传联动、矛盾联调、隐患联排、特殊群体联管的“六联协作”,构建起群防群治、联防联动大格局。
5月31日,公元时代城商场内,因为工资给付问题发生一起矛盾纠纷。巡逻队员得知后,立即告知工作站民警。民警介入调解未果,通过远程连线邀请派出所专职调解员为双方调解,最终成功化解了这起劳务纠纷。警务工作服务站由社区民警牵头,组织社区干部、先锋党员、商户代表、企业法务、法律援助律师等作为调解员,发挥“人熟、地熟、情况熟”的优势,通过面对面沟通、远程连线等方式对消费纠纷、邻里矛盾、家庭纠纷等各类矛盾隐患第一时间化解,切实做到矛盾风险“不积累、不扩散、不升级”,避免小“病”积大。据统计,工作站建成近一个月,共摸排搜集隐患问题9个,化解矛盾纠纷11次。
社区民警都配备有“民情日记本”
在社区民警郑永华的包里,你看不到口红和粉饼,只有一摞摞的笔记本、台账和印泥。这是派出所给每个社区民警配备的“民情日记本”和各类检查台账等办公用品,郑永华随身携带,这样一来,就能随时随地办公,提高办事效率。
“社区工作千头万绪,谁家的人,谁家的事,民警打开小本本一看就清楚了。”所长胡亚强介绍,小井峪派出所强化社区警务服务,在户籍窗口设立“社区民警接待席”,每日指派一名社区民警轮班值守,集中办理户籍业务,与窗口民警形成“流水线”作业模式,确保群众不出户籍大厅,就可以办结户籍业务。派出所还专门制定了“社区工作手册”,从实有人口、消防管理、治安场所管理等9方面入手,按照“时间表、路线图”细化、量化分解各项社区警务工作,并附有13类监督检查细则、5种检查登记表,从根本上解决了社区工作“怎么干,干什么”的问题。
一天,下元片区一商户,在经营过程中发现有男子携大量黄金饰品且不能提供身份证明和购买发票。于是,该商户立即联系郑永华。郑永华迅速与同事赶往现场。果不其然,男子携带的黄金饰品正是他偷盗来的,准备销赃。
按照“发现在早、处置在小”原则,派出所对在检查中排查出的隐患问题分类分条,依照“社区、责任人、工作措施、完成时限”四个明确标准,一事一档,全程盯办,坚决防止“小问题”变成“大事件”。截至6月28日,共排查出治安隐患35个、消防安全隐患21个;下达责令限期整改通知书30份,签订责任书5000余份;辖区矛盾处置率达80%,消防安全风险处置率达91%,治安隐患整改率达100%。
织密防控网络 打造群策群力治理模式
王某因吸毒,其女儿应聘工作受到影响。王某自暴自弃,一蹶不振。社区民警得知后,多次与王某见面沟通、劝解。在民警的鼓励下,王某重拾生活信心,还主动要求成为平安志愿者。
“我们创建'小区长-楼长-单元长'三级管理机制,借助这个机制实施网格化管理,吸收994名社区居民成为平安志愿者,打造群策群力的社会治理模式。”所长胡亚强说,三级管理机制运行以来,居民之间守望互助,共同为守护小区安全、促进邻里和谐出力。
要想发案少,巡逻防控少不了。小井峪派出所进一步织密辖区防控网络,建成智能安防小区19个,架设人脸抓拍相机26个、车辆卡口6个,辖区2000余路视频已全部联网分局,每日实施全方位视频巡查。同时,组建“装备精、处置快、反应灵”的最小作战单元,采取“步巡+车巡”相结合的方式,分批次开展武装巡逻,确保对各类突发事件发现在早、行动在快、控制在前、处置在小。 针对辖区小区多、商场多、学校多的特点,派出所组织专门警力在繁华区、居民聚居区开展“三零”创建工作宣传,提升公众知晓率,还吸收了21位居民成为平安志愿者。同时,利用“掌上派出所”、微信群聊、微信朋友圈等线上平台,广泛普及扫黑除恶、消防安全、禁毒、防范电信诈骗等相关法律知识,获点赞关注达上万人次,进一步提高了群众的甄别力,从源头上减少各种诈骗案件。经过一段时间的宣传,5月以来,辖区电信诈骗类警情同比下降33%,群众防骗意识明显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