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意姿态,两腿要分开,与肩同宽,抬起头挺起胸,身体要坐端正……”
11月27日下午,杏花岭区小返学校,二胡社团教室里,一位老师正在给十几个孩子上课。讲台上的这位老师,其实是一位民警,还曾先后荣获两次三等功,他是小返派出所社区民警刘耀荣。记者了解到,两年多来,不论刮风下雨,还是严寒酷暑,每周三下午,刘耀荣都会义务给20多个孩子上二胡课。
从小爱鼓捣乐器
56岁的刘耀荣,忻州定襄人。据他介绍,自己小的时候,哥哥从外面捡回个破了皮的二胡。尽管是别人扔掉不用的乐器,他却稀罕,听到“吱吱扭扭”的声音,非常喜欢。就这样,那把破二胡成了刘耀荣的音乐“启蒙老师”,直到破得不能再破。生活条件一直不好,旧的二胡没有了,但音乐的梦想一直在。多年后,刘耀荣参军入伍,有了津贴,也就有了继续鼓捣乐器的机会。那时每个月只有8元左右的津贴,他攒够30元买了把吉他,利用业余时间,学习弹吉他。1987年转业来到太原,基层公安工作一度让刘耀荣忙得放下了手里的乐器,但只要有时间,他仍然会拿出手边的乐器。2013年,一次意外,刘耀荣右脚脚踝骨折,走路都得拄拐杖,行动受限的他,买了把二胡自学。再后来,他在老年大学报了二胡兴趣班,技艺长进很快。
年逾半百上讲台
伴随着对乐器学习的深入,刘耀荣又回想起当年自己想学无处学的时光。由此及彼,他又想到,地处城乡接合部的小返,是不是也有想学而无处学的孩子?自己能不能把二胡带进课堂,让孩子们接触了解,达到启蒙目的。
恰巧,在2017年,小返学校开设了二胡社团,学校找到刘耀荣,他痛快地答应了。从那时开始,每周三下午,刘耀荣都会把工作之外的时间,用在学校的二胡课堂。
小返学校校长苏秀荣介绍,这所学校的学生来自小返乡十余个村庄,家庭条件并不是很好,学生们少有去兴趣班学习的机会,但学习又是需要多元化的。学校早在2011年就被区教育局挂牌为“乡村学校少年宫”,从当初的5个社团发展到现在的12个社团,其中就包括刘耀荣警官的二胡社团。
“眼下学校音乐方面有两个社团,一个架子鼓社团,一个二胡社团。架子鼓是学校一位音乐老师负责,二胡打算找当地的民间艺人,找了几个人,都被婉拒了。听说刘警官会拉二胡,就去找,没想到他当即就答应了,每到周三下午,风雨无阻。从最开始的几个人,到现在的20多个孩子,学生们都喜欢刘警官的课。”苏秀荣校长说。 “基础教育,润物无声,虽然看不出什么成绩,但能得到孩子们的喜欢,也是对刘警官‘教学’的一种肯定。”苏校长最后说。
同事学习的榜样
小返派出所教导员徐英庆介绍,他是在了解民警们8小时之外活动时,才知道刘耀荣在默默做着这些事。徐教导员表示,老刘用自己的方式体现自我价值,是其他民警学习的榜样。
说起刘耀荣,派出所的同事也非常钦佩。一位民警偷偷地介绍,你可以看看老刘的手,有伤疤,那是救火时被烧伤后留下的。
有一年生日那天,刘耀荣外出取蛋糕,在路上碰到一辆拉着塑料灯饰的货车着火。担心车上的货把车头引燃,他就跳上车厢把着火的灯饰用脚往车下踹。塑料燃烧后粘在裤子和鞋子上,手上也被烫了好多个泡。那次火灾,车主虽然损失了2万多元的货,但最值钱的车头保住了。之后,车主专门来派出所,送锦旗表示感谢。能把民族乐器二胡带进课堂,能让更多的孩子了解民族音乐文化,刘耀荣感到非常开心。但面对采访,刘耀荣极其低调,甚至几次要求:“不要报道了,给孩子们做一些事情,是应该的。何况,我的水平又不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