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化和旅游部部长雒树刚(右)同何鸿燊先生的代表何超琼女士为圆明园马首铜像揭幕。)
100多年前,在圆明园冲天的火光中,一匹“骏马”流落异乡、颠沛流离;2007年,它现身拍卖市场,被港澳知名企业家、爱国人士何鸿燊出资购回,并在港澳地区公开展示多年。13日,国家文物局宣布,这匹“骏马”昂首北上,将归藏于圆明园。
这匹“骏马”便是圆明园十二生肖兽首铜像之一——马首铜像。记者从13日举行的捐赠仪式上获悉,何鸿燊先生本月决定将马首铜像正式捐赠国家文物局。为更好践行流失文物回归原属地的文物保护国际共识,国家文物局经与何鸿燊先生协商一致,将马首铜像划拨北京市圆明园管理处收藏,回归原属地,为其百年回归之路画上圆满句号。 这是第一尊回归圆明园原址的兽首铜像。

马首铜像回归之路
2007年8月,国家文物局在获悉香港苏富比有限公司准备拍卖圆明园马首铜像后,即向该公司有关负责人表示,圆明园马首铜像是中国近代被劫掠的文物,国家文物局不赞成公开拍卖,希望能以适当方式回归。香港苏富比有限公司对此表示理解,并开展了积极斡旋。2007年9月,港澳知名企业家、爱国人士何鸿燊先生斥资6910万元港币购得圆明园马首铜像,并在港澳地区公开展示,希望借此带动更多人参与保护中国文物的工作。2019年11月,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和澳门回归20周年,何鸿燊先生决定将圆明园马首铜像正式捐赠国家文物局。
马首在十二生肖中也有某种特殊性,首先是它格外西洋化的造型,它位于喷泉左方,排列第三。其张口和微伏耳形等姿态,都自然逼真;其次则是因为十二生肖也代表十二个时辰,大水法前的这十二座人身兽首铜像会按其代表的十二个时辰,依次轮流喷水报时。每天正午,在代表着“午时”的马铜像喷水时,十二铜像会同时喷水。
圆明园马首铜像,是清代圆明园长春园西洋楼建筑群海晏堂外十二生肖兽首喷泉中,南侧由内至外第四尊——午马喷泉的主要构件。十二生肖兽首喷泉依每日对应时辰顺序喷水,唯中午十二时喷泉同时喷涌。
不过,对于圆明园兽首的价值争论一直存在。有观点认为不宜过分炒作兽首价格。 据称,圆明园马首铜像以分铸法、失蜡法和铆接工艺等多种技法制作。马首材质为精炼红铜,色彩深沉厚重,历数百年风雨而不锈蚀。1860年英法联军侵入北京,圆明园惨遭劫掠并遭焚毁,圆明园马首铜像与其他11尊兽首铜像同流失海外。
骏马归来落叶归根
11月13日举办的捐赠仪式中,国家文物局局长刘玉珠指出,流失海外文物,是中华文化遗产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历史记忆与民族情感。在70年抢救流失文物的实践中,港澳爱国同胞始终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他们秉承着拳拳爱国之心,搜求海外遗珍,捐献祖国,化私为公,广益民众,何鸿燊先生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
北京市委宣传部部长杜飞进表示,马首铜像回归故里,彰显了文物记载历史和传承文明的价值,是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复兴的伟大见证。马首铜像蕴含了以何鸿燊先生为代表的海内外中华儿女深厚的爱国情怀,在其入藏圆明园后,北京市将科学妥善保管、不断优化展陈、加强历史研究,让文物说话,让历史说话,推进优秀传统文化不断发扬光大。
何鸿燊先生的代表何超琼在答辞中说,马首铜像伴随澳门12年,在传递爱国精神的同时,也见证了“一国两制”在澳门的成功实践。 多年来,在国家文物局和社会各界力量的共同努力下,已经有包括牛首、猴首、虎首、猪首、鼠首、兔首在内的六尊圆明园流失兽首铜像通过不同的方式回归祖国,其中猪首铜像由何鸿燊先生于2003年出资购买后送归国家。捐赠仪式后,马首铜像将与其他六尊兽首铜像聚首京城,在文化和旅游部、国家文物局举办的《回归之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流失文物回归成果展》上共同展出,截至11月27日,社会公众可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北2、3展厅一览风采。据澎湃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