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太原新闻网(太原日报报业集团) >> 街谈巷议

一组老照片看太原火车站变迁

来源:太原晚报 作者: 范淑文 2019年10月11日 11:15

  最近收拾书柜时,影集里一组发黄的黑白老照片让我凝视许久。这是一组太原火车站历次变迁的历史照片。看着老照片,我不由得陷入深思。

  一摆在我面前的老车站照片有五组,它们分别是第一代火车站到第五代太原高铁车站,跨越了一个世纪,见证了祖国由小变大、有弱变强的历程。

  最早的照片是1907年拍摄的场景,正太铁路通车时坐落于新南门外的太原火车总站。火车站由一大两小三间房组成,大的是候车室,小的是售票房和行李托运房,照片上有旅客出入的身影,有几条轨道,但没有列车。这就是太原历史上建成的第一座火车站。

  1907年建成的太原火车站

  二第二张照片是新中国成立初期修建的第二座火车站,建于太原南关房附近。候车面积只有961平方米,可容纳700余名旅客。老照片的画面语言告诉我们,新中国成立初期,“人民铁路为人民”的宗旨已经在铁路部门扎根。照片上,进站口醒目的“十满意车站”背景下,职工们在站前为旅客出售车票,站台内有大幅标语“欢迎最可爱的人凯旋归来”;那时候的出站已有延伸服务,拉洋车的聚集在出站广场,服务员们扛着行李、抱着孩子,送重点旅客上三轮车,每一项服务都周到而贴心。

  新中国成立初期修建的太原火车站

  三随着客流量的不断增长,老车站的吞吐能力远远不能满足旅客需求。1975年,坐落在迎泽大街最东端的太原新火车站开始运营。从照片上可以看到,在开通庆典仪式上,火车站的钟表还没有安装上,而候车室内参加开通典礼的来宾和职工已座无虚席。从刚建站时的俯瞰图中看到,周围环境空旷,车少人稀,哪里会想到,建站不到20年后,客流量增长的势头,又一次突破了运输能力的上限。于是,1993年4月,太原火车站改扩建工程在站内进行,即在铁轨上方修建高架候车楼。当时是边施工、边运营,脚手架上工人施工,脚手架下旅客穿行。施工开始,将四个站台上的硬化台面全部挖开,每个站台挖15米深、1米见方的20个桩基,四个站台轮流开花。车站还将部分客车分流至邻站,以减轻站台接送旅客的压力,并调动人力把住站台上下车的关口,保证施工期间旅客的人身安全。回想当年,一条很窄的通道上走过了多少旅客的身影,留下了多少客运人员的艰辛付出和记忆。

 1975年太原新火车站开通庆典仪式

  四经过一年三个月的紧张施工,可容纳9000人的太原火车站高架候车楼终于在1994年7月投入使用。由过去平面的候车厅改扩建为双项四道扶梯。候车大厅铝合金吊顶,大理石铺面,名胜古迹用铂金镶嵌在检票口上方,给出入旅客留下难忘的印象。

  现在的太原火车站

  五再看太原南站(高铁站)的照片,建成运营于2014年7月。太原南站敞开式的候车大厅,砖铝板玻璃幕墙的设计,保持着山西古朴民俗细节,让我们退休在家的“老铁路”为之震撼。太原铁路赶上了时代高铁的快速车,是太原人民的自豪。 一路走来,每一张老照片都述说着太原火车站的过往岁月,定格着铁路人的努力奉献,记录着城市的前行历史,无论怎样沧桑巨变,都值得我们记住它。

(照片由作者提供)

(责编:王春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