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不可怕,是怕穷入骨髓,穷到麻木”,这句话形容曾经的段石太一家一点都不为过。段石太是娄烦县庙湾乡盐市崖村村民,现年56岁,妻子患有慢性病,家中还有两个儿子,一个在外打零工,一个因先天智障只能在家休养。前几年,一家四口住着两眼破窑洞,土坯的院墙连个门都没有,窑洞墙上还裂着尺把长的缝。
盐市崖村是个耕地800多亩,人口500多人的小村,这个200多户人家的村子,有四成是贫困户。这里交通不便、信息闭塞,靠天吃饭、思想守旧,贫困就像一个挥之不去的疾病,长期与村民如影随形。2017年,国网太原供电公司帮扶工作队第28批扶贫队员在第一书记的带领下进入这里开展帮扶工作,了解到全村村民的情况,大家一致决定先啃下段老汉一家这个最难啃的“硬骨头”。
大概是懒惯了,穷怕了,最初看到驻村工作队时,段石太转身就走,满眼都是怀疑与厌恶。为了帮助他摆脱穷根,第一书记三番五次进入他家,不厌其烦地给他讲解国家的政策。最初,他以自己不识字、听不懂等借口多次推脱,驻村工作队就从他大儿子段文强入手。帮扶人员协调有关部门给他谋了一个护林员的差事,一年增收1万多元,家里的贫困窘境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缓解。
看着帮扶工作为家里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入,段老汉心动了。他怯怯地向第一书记提议能否帮助大儿子找个稳定工作,他替儿子当护林员,这样家里就有两个劳动力。驻村工作队积极奔走,帮助段文强在外地找了一个修车的工作,段老汉顶替儿子当上了护林员,从此家里生活水平有了明显提高,段石太一家也从心底里真正意识到扶贫为他们带来的好处,主动走在了盐市崖村脱贫的最前列。
段老汉一家的改变,为全村人树立了榜样。大家纷纷表示要积极配合扶贫工作,早日实现脱贫。在驻村工作队的帮助下,村里家家通了电,集体大院建起体育文化阵地,22家危房贫困户已经乔迁新居,整村于2017年底实现脱贫。这些还远远不够,为帮助贫困户建立脱贫渠道,变“输血”为“造血”,帮扶人员帮助整村成立了农产品销售公司,注册起了品牌“绿娄健”,大大激发了村民种植农作物的动力。作为脱贫户的代表,段石太一家也搬入了集中危改后新建的房屋,住在舒适整洁的新房里。他还租了几亩地种植小杂粮,在自家小院里养了几十只鸡,生产的小杂粮和鸡蛋都贴上了“绿娄健”的合格商标。小日子是越过越富裕。
如今的盐市崖村早已今非昔比,小杂粮加工销售、移动机房租赁、光伏扶贫项目、油用牡丹土地流转,每一个项目都为村集体和贫困户带来了可观收入。更重要的是,通过帮扶,过去“靠着政府晒太阳,等着政府送小康”的贫困户,都转变了观念,脱了贫。“只有努力才能改变”形成了全村人的共识。全村男女老少都在为村里的发展上心,贫穷的盐市崖村焕发了新的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