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吴家堡地契、名人档案整理并收入馆藏,以及市公积金管理中心等单位档案移交进馆工作的完成,截至10月初,市档案馆馆藏档案总量达到70余万卷(件、册),档案数量实现跨越式增长。市档案馆自1965年成立以来,经过不断发展,逐渐成为保管重要档案、典藏城市记忆、守望历史变迁、宣传文化资源的窗口。
市档案馆集聚了优质档案资源,保存着自明万历八年(1580年)以来的171个全宗、10大类资料,共703826卷(件、册)档案资料。其中,新中国成立后档案是馆藏档案的主体,全面记录和反映着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领导下,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光辉历史。
今年以来,市档案馆紧扣中心工作和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强化档案资源前端控制,加大档案资料收集力度,从增加馆藏总量,改善馆藏结构方面想办法、出实招。截至目前,征集到具有太原地域特色的地契档案、名人档案5398卷(件),征集反映民间珍贵遗存的照片、字画、书籍102件(册),征集记录历史的民国实物8件。市档案馆还强化对专业档案特别是民生档案的收集,做好涉及机构改革单位到期档案的接收进馆工作,确保应收尽收。接收机关档案56692卷(件),其中民生档案11256卷,占接收总量的20%;涉改单位档案29118卷(件),占接收总量的51.4%。
市档案馆发挥公共服务功能,树立开放、共享理念,让档案事业发展成果更好地惠及群众。市档案馆馆藏民生档案包括招工录用、人事任免、社保医保、公证档案等26个全宗,343个目录,241433卷(件),馆内推出民生档案“全域联动,一站查询”,实现让数据多跑腿,让群众少跑路。今年前9个月,累计接待744个单位、3551人次,答复电话查询787次,开具证明1804份,复印5789页,群众满意度达100%。 市档案馆还深度挖掘馆藏,开展了“十大镇馆之宝”评选活动,借助档案媒介,讲好太原故事、传播太原声音,坚定文化自信、弘扬先进文化,凝聚起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永远奋斗的强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