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太原新闻网(太原日报报业集团) >> 生活服务

身体出现这些“报警信号”及早就医

来源:太原晚报 作者:郝晓炜 2019年10月11日 10:34

  10月10日是世界精神卫生日。专家指出:失眠、焦虑、性格改变,这些都是身体发出的“报警信号”,一旦出现上述症状,就应及早就医。

  著名医学杂志《柳叶刀》一项最新研究指出,中国大约1.73亿人有精神疾病,包括焦虑、抑郁和强迫症等,其中1.58亿人从未接受过专业治疗。截至2018年底,全国已登记在册的严重精神障碍患者达599.4万人。

  根据国际疾病诊断标准,常见的精神疾病有400种,严重的精神障碍包括精神分裂症、偏执性精神病等,常见的焦虑性障碍、睡眠障碍等其实都属于精神障碍的范畴。

  省精神卫生中心副主任护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心理治疗师张润琴介绍,随着经济社会转型,生活节奏明显加快,竞争压力加剧,心理行为异常和精神障碍患者逐渐增多,在各种精神疾病中,抑郁症和焦虑症相对普遍,且抑郁症的发病率尤为突出。

  有资料显示:抑郁症导致的自杀死亡人数甚至超过了交通事故的死亡人数。全球每年自杀的人数中,抑郁症患者占了一半。

  “抑郁症的临床主要表现为情绪低落,对于未来的生活失去信心,自我评价也低。”太原安定心理服务中心理事长刘芳说,“临床实践证明,如果抑郁症患者在首次发病时,能被早期的识别,并得到6个月至9个月的规范治疗,基本可以恢复到正常的状态,实现临床治愈。但如果首次发病未得到治疗,抑郁症再次复发时,就需要接受至少2年的治疗,且很难根治;如果病症频繁发作,尤其是40岁以上的患者,就需要通过终身服药来控制病情。而在现实生活中,抑郁症的就诊率并不高。” 刘芳说,如果一夜睡眠不能让你的“电量满格”,或者经常失眠、健忘,甚至性格改变不能自我调节,就应该尽早到正规医院,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

(责编:王春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