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月24日,记者从省红十字会获悉:上周,来自长治的志愿者段先生在长治医学院附属和平医院完成了造血干细胞捐献,他是我省第164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两天时间里,段先生共采集捐献396毫升造血干细胞混悬液,用于救治一名武警战士。其间,在医院陪伴段先生并为他加油鼓劲的,是一群也捐献过造血干细胞的热心志愿者,而段先生的家人则一直被蒙在鼓里。
35岁的段先生在长治郊区一家企业食堂工作,是一位质朴勤劳的厨师。2011年6月,在一次无偿献血时,他登记加入了中华骨髓库,并留存了血样。当时他心里就想,如果能有这种几万分之一的机缘,他一定毫不犹豫捐献。7年过去了,今年4月,他接到长治市红十字会打来的电话,他与一名血液病患者初次配型相合,询问是否愿意捐献。段先生便毫不犹豫就答应了下来。可当他和家人沟通时,因为对造血干细胞不太了解,又担心家里的顶梁柱身体受影响,家人都表示反对。可是,一想到茫茫人海,配型成功不容易,远方那个患者家庭也一定在盼望他的帮助,最终段师傅做了一个决定,瞒着妻子和女儿开始了捐献流程。
很快,在工作人员的陪同下,段先生顺利通过了高分辨采样配型和捐献前体检。为了不让家人察觉到异常,在头4天注射动员剂时,他都是由长治造血干细胞志愿服务队志愿者陪同,每天奔波200公里往返于长治、家和单位之间,正常的接送孩子,到食堂工作。“我的爸爸曾经是一名武警战士,是一位担负过无数次重大警卫任务的指挥官……曾经一只手就能把我扛起来,现在却整夜躺在病床上。我跟妈妈说抽我的血,可医生说我年纪小体重轻,只能在骨髓库里找合适的人。当我们以为走到了绝境时遇到了您。叔叔,您一个小小的善举不仅让我的爸爸重生,也拯救了我们的家庭……我长大后也要做一名造血干细胞志愿者,将这份善意延续下去……”第一天采集结束后,段先生收到了一封由患者女儿写的感谢信,这个汉子眼睛里盈满了泪水,也更心疼这个“小不点”。他当即执笔写了回信:“孩子,你要坚强起来,勇于担当,努力学习,长大后去回报社会。也希望你的父亲能顽强地与病魔作斗争,战胜一切困难,早日回到工作岗位上。”完成捐献后,段先生回到家中把瞒着家人做的这件事讲了出来。妻子看着平安归来的丈夫和那封感谢信,深深地被他的善举所感动,也表示了理解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