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让社区的孩子能近距离领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昨天上午,青年路一社区邀请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面塑传承人王博,带领身为迎泽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妻子赵淑霞,现场演示教授小朋友制作传统糖人,来自双西小学的志愿者和社区小朋友兴致勃勃地学着吹制了自己的属相糖人。
“我要做个兔子”“我想吹个大老虎”“我喜欢奔马”……当天上午,王博夫妻俩一进社区,孩子们就围了上去。
赵淑霞老师把一只长约50厘米,宽、高大约30厘米的木箱子摆到桌子上,掀开箱盖,把装着熬糖的锅放进箱子,这样就可能随时加热了。
“这糖是用麦芽糖和蜂蜜熬的,温度极高,放在箱子里既安全,又方便操作。”赵淑霞一边说一边熟练地挑出一团软糖,迅速在电扇跟前吹凉,随即捏出了大致的模型。
“来,含住细的这头轻轻吹气,好,再用力吹吹……”短短十几秒钟,一团软糖就鼓了起来,老师巧手轻轻摆弄几下,一只只形象可爱的小动物就诞生了,再插上小竹签,糖人就吹成了。
根据小朋友的不同需求,夫妻俩有条不紊的演示、制作,活动从上午9点持续到11点多才结束,大家都意犹未尽,学得格外认真,不愿放过每一个细节。
赵淑霞介绍,糖画和糖人都是以糖为材料造型,所用的工具仅一勺一铲。把糖放在炉子上用文火熬制,熬到牵丝即可,再用汤勺舀起溶化了的糖汁,在钢板上飞快地来回浇铸,画出造型,就做成了糖画。而糖人则仅用嘴吹,就可完成各种造型。陪孩子来参加活动的市民李先生说,他是典型的80后,每当看到晶莹剔透的糖人,总会唤起尘封已久的童年记忆,那是一份淡忘已久的欢乐与惊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