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睿:平凡医者心奋斗时代人
来自山西医科大学的杨睿,讲述了98岁高龄的妇产科大夫、于载畿教授的故事。1949年,祖籍山东、毕业于北京大学医学院的于载畿,响应国家号召,义无反顾放弃令人羡慕的留校工作,从北京来到了山西。面对当时医疗条件落后的山西,面对由于营养缺乏,而导致的众多难产、子宫破裂和子宫内翻现状,不服输的她给自己定下了这样一个目标,“一定要把山西的妇产科事业搞上去,做到规范操作”。这一干,就是近70年。现在,于老面对自己钟爱的医学事业,又许下了一个让所有人热泪盈眶的诺言,她说,“我要干到不能干了为止,不工作,吾宁死”。
在于老的桌子上,永远有一把尺子,这是于老为了让年迈的自己,仍旧可以写出规范整齐的病例所准备的,这么多年,于老对自己的要求从来没有降低过。她至今仍坚持每周五次出诊,并且把每天精力最旺盛的上午全都交给了工作。一人一尺一世,于老早已将这把丈量本领、品德和信仰的标尺内化于心,外化于形。
在建国初期,治疗宫外孕只有手术一条途径,为了探寻非手术治疗宫外孕,于载畿教授开始在中医中找出路,经过了十余年的探索和600例用药观察之后,“宫外孕方剂”横空出世,改写了宫外孕必经手术治疗的历史,减轻了无数女性的痛苦。 于老一生都献身医学和人民,从医70余载,助千万女性重燃为母的希望,迎接千万生命来到人间,但在这条筑梦的路上,她始终独步前行。因为这份坚守,她几次流产终生不育,因为这份执着,在爱人弥留之际,她都无暇顾及。现如今,她守着一份事业已长达70年,她用一生诠释了时代新人的特质,诠释了那守护生命高地的两个大字——医魂。
牛琴:帮学生扣好第一粒“扣子”
太原市第六十二中学教师牛琴,讲述了自己帮助在“乍富”之下迷失方向的学生,重新走出迷茫的故事。
家境优越的韩俊,经常和十几个同村孩子聚集在一起抽烟喝酒、打架斗殴,是老师、同学和家长眼里的“问题生”。他上课一睡不醒,下课不见踪影,几次推心置腹的交流,牛琴都无法走进韩俊心里。而家长的放纵与“顺其自然”,更让牛琴深切领会到习总书记那句话的深刻含义:“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如果第一粒扣子扣错了,剩余的扣子都会扣错。”
为了帮助韩俊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牛琴开始关注韩俊的喜好,走近他的心灵。韩俊喜欢跳街舞,牛琴就悄悄拍下他跳舞的视频,拍下他自信满满、青春活力的模样,不但在全校公开课上展示,让韩俊成了学生们崇拜的“舞林高手”,还领着自己的儿子一起学他的视频。终于,在牛琴真心的坚持和努力下,韩俊慢慢对老师放下了防备心,迸发出向上向善的力量。
现在的韩俊,是学校街舞社团的团长,以前聚在他身边的很多学生,都逐渐蜕变成了一个个精神富有的少年,融入了学校的大家庭。 牛琴说:“一辈子做教师,一辈子学做教师。我很欣慰在学生前行的路上留下足迹。孩子们心中精神家园的重建需要我们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作为孩子的老师,我要义不容辞,走在最前面。”
赵璐:减轻患者疼痛令我开心
赵璐是太原市中心医院的一名护士,一名学医七年、硕士研究生毕业的“高学历”护士。很多人都认为,她干护士“太亏了”,而赵璐却认为,选责护士,选择在护理这片热土挥洒自己的青春,“一点都不亏”。
因为祖孙三代都是护士,因为亲眼看见过亲人痛苦绝望的样子,山西医科大学护理学院硕士研究生毕业后,赵璐不顾家人反对,走上临床护理的岗位,期望用自己的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相结合,解除病患的痛苦。2015年底,赵璐被调到普外一科,在这里,她看到了太多因外伤或手术引发疼痛的患者。患者强忍疼痛、饱受折磨的样子深深刺痛赵璐的心,通过与医院及科室各级领导的沟通,医院成立了由赵璐任组长,外科医生、护士、麻醉师任组员的多学科疼痛管理小组,开展了“减轻患者腹部手术后活动性疼痛”的品质管理工作。
腹部手术后导致疼痛的最大原因是伤口牵拉,使用腹带能减轻疼痛,但是常规腹带躺着紧,坐起来松,一松,伤口就更疼了。于是,赵璐想到用网格状气囊缝制在腹带内侧,通过打气,自主调解腹带松紧。赵璐的发明经患者使用,效果良好,为了使更多的患者都能减轻疼痛,赵璐还为这一新护具申请了专利。
与此同时,赵璐获得全国品管圈大赛二等奖以及护理质量管理的最高奖项——第四届中国护理质量大会“提灯奖——推荐奖”。
现在,每当赵璐走入病房指导患者活动时,再也不用说,“忍忍吧。”而是会略带点小傲骄地说:“不疼吧,来,一起做个健身操。” 赵璐对未来的自己许下了心愿:用春风般的微笑和话语温暖每一个受伤的心灵,用一针一线制作更多减轻疼痛的护理用具。她希望有一天,自己能大声地说:“别了,疼痛君!”
戴利宝:“愣小子”的孵化梦想
戴利宝,晋烁餐饮品牌孵化基地创始人。2012年,戴利宝开了自己的第一家麻辣烫店,当时,开一个麻辣烫店两三万元足够了,戴利宝却花了十几万元。“要开,就开让大家吃着放心的麻辣烫店。”
凭着一股愣劲儿,戴利宝去成都、北京、东北各地学习,见到麻辣烫就吃,前后品尝了500多家麻辣烫,以至于后来只要尝过一种麻辣烫,就能做出与它口味相同的麻辣烫来。
麻辣烫店的生意渐渐火了起来,到2014年,戴利宝的串串家园陆陆续续开了60多个加盟店。随着加盟店越来越多,戴利宝打算,用自己这些年摸爬滚打取得的经验,去帮助更多想创业但没有项目、没有经验、不会经营的人实现创业梦想:“我走的弯路不能让他们再走,我吃过的亏不能让他们再吃。”2016年底,戴利宝和团队成员开始商量成立晋烁餐饮品牌孵化基地,当时,餐饮类型的孵化基地在山西还是空白,摸着石头过河的风险很大。“干,大不了回老家继续卖麻辣烫!”戴利宝的楞劲儿又来了,一下子投资了300多万元,建成了一个拥有25个餐饮品牌、1500平方米的创业基地,2017年正式投入运营。 现在,戴利宝的晋烁餐饮品牌孵化基地拥有了400多家加盟店,遍布全国各地。这一次,戴利宝的愣劲儿瞄向了更远的未来:“我们要将山西的特色小吃和本土品牌,推向全国、走向世界,把我们的店开到东南亚、开到美国……我坚信:小餐饮也可以承载大梦想。”
刘定量:人生越努力未来越幸运
2018年12月的“时代新人”“钢铁裁缝”刘定量,是太原锅炉集团的一名焊接工,他在“越努力,越幸运”信念的鞭策下,在焊花弧光中闪耀着青春。2004年,怀揣着对未来的憧憬和期待,技校毕业的刘定量幸运成为太锅集团2600名产业工人里的一员。然而,报到第一天,看着榜单,刘定量傻了眼:技校学的是焊接,实习岗位却分配到了包装。多次找领导、表决心,三个月后,刘定量终于如愿以偿,调到容器分厂成了一名焊接学徒工。每天看师傅怎样焊接,学习焊接手法的变化,眼睛经常被焊接弧光晃得疼得睡不了觉。要强的刘定量,哪怕是不睡觉,也要超过所有的同学。刘定量一点点地练着基本功,在汗水中寻找着幸福感和成就感。入厂工作仅两年,他就取得了容器分厂焊工比武第一名的好成绩,成为太锅集团的优秀员工。
参加工作14年来,刘定量从没叫过苦叫过累,经常利用业余时间不断充电、提高自己。功夫不负有心人,刘定量的焊接技术有了很大的提升。前段时间,不锈钢园区在生产一线的六百多名电焊工中进行了一次技能大赛,刘定量一举夺得了焊条电弧焊、气体保护焊、钨极氩弧焊的三项全能冠军。 从旧厂搬迁到新厂建成投产,刘定量一步步见证了太原锅炉集团的变大变强。最近几年里,他和他的工友们共同完成了20460根集箱焊接,涉及高压锅炉248台,中低压锅炉261台。刘定量告诉自己:“‘时代新人’的荣誉,让我体会到了一个平凡工人的价值。接下来的人生,我要甘做一名小工匠,用一根根焊条,在火花闪烁的地方,焊接出坚固和强大;争当一名奋斗者,用一道道弧光,在平凡普通的岗位上,用平凡的工作,实现非凡的人生价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