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人生有捷径 一定是用你的汗水浇灌
宣讲者 秦玉仙 市总工会、团市委选送
秦玉仙是太原供水集团的一名水表装修工。刚工作的那段日子,她觉得自己的工作乏味枯燥、苦不堪言。她每天需要在车间里,把一块普通的水表拆卸成30多个零件然后再组装起来。为了不影响水表的准确度和精密度,维修、检表时所有操作都要在冷水中裸手进行。到了冬天,刺骨的冷水和洗表时除锈的酸性液体残留把双手折腾得开裂、脱皮。晚上回到家,当她把通红的双手往热水里一放,立刻能感到钻心的疼痛。在检定新表时,她需要每天几十趟去搬运数十公斤一箱的待检水表,忙完一天,累得连腰都直不起来。工作之初,本想着过安逸舒适的女神生活,但现实却把她变成了无坚不摧的女汉子。面对这样的工作,秦玉仙每天都要追问自己:“这是我的梦想吗?这条路是否该继续走下去?”
某一天,一件小事彻底改变了她的心境,让她真正认识到了自己的工作价值。有一位老大爷怀疑水表老旧会空转,多次拿着水表找秦玉仙鉴定,但经过她和同事的反复检验,水表均正常,但是大爷总感觉水表有问题,安上几天就又拆下来要求验表。看着大爷心急如焚的样子,秦玉仙和同事商量,决定帮大爷无条件更换一块新水表。可新水表装上没几天,大爷又来了,这次,他一见到秦玉仙就“扑通”一声跪在地上,他说:“闺女,太感谢你了,这水表是我的一个心病,自从换了表,我心里的石头就落了地,饭也吃得下,觉也睡得着了……”那一刻,秦玉仙惊呆了,她一边落泪一边赶忙搀扶起了大爷:“原来在我看来很平常很简单的事,在用户眼里就是不平常的大事;在我眼里枯燥乏味的工作,在用户看来是那么重要。哪怕是仪表上再小的一个数字,都直接影响着千万用户的切身利益。”那一刻起,她终于找到了自己的价值。
如今,她依旧在冬天把双手伸进刺骨的冰水,把数十公斤重的水表箱搬上搬下,但她学会了不抱怨;她拆装水表的时间由最初的2小时缩短到现在的2分钟,精准度100%;她带出了一批又一批的青年徒弟;她连续6年拿到技术比武冠军,被授予“山西省五一巾帼标兵”称号。
律师的责任
宣讲者 陈耀辉 市律师协会选送
陈耀辉是一名律师,在为每一个当事人代理案件的同时,他常常在思考律师的责任到底是什么?该如何做一名好律师?
2016年,陈耀辉曾为一名农村中年妇女代理案件并成功打赢了官司,给予困境的当事人继续走下去的勇气和力量。当事人的丈夫因为交通事故不幸去世了,留下了她和两个即将上大学的儿子。在开庭的前一天,这名妇女的一个亲戚招呼陈耀辉一起吃饭。他们在一个很不起眼的小饭店里吃了一顿便饭,但通过陈耀辉的观察,这顿饭对于这名妇女来说,已是对他最好的招待。他明白了,这场官司的输赢,对这个贫困的家庭意味着什么。
开庭的效果很好。庭审结束后,陈耀辉就要回太原了。在上车之前,当事人匆匆地跑过来,硬要塞给他一瓶蜂蜜。陈耀辉说啥也不要,但是当事人很执拗地说:“我们一家都是受苦人,没文化,这个案子要是没有你们,我真不知道该怎么办。”说着就流下了眼泪,这让陈耀辉的眼角也湿润了。这个案件后来经历了二审、执行,最终执行回来26万元。当陈耀辉手里捧着沉甸甸的26万元现金交到当事人手里时,这名妇女的情绪再也控制不住了,她紧紧地攥着陈耀辉的手,是在舒展自己的心情,也是在表达对丈夫拿命换来的26万元的心疼。
这个案件过后的好长时间,陈耀辉常常能够回想起那名中年女人站在寒风中向他挥手告别的样子。他很庆幸,这个案件成功了,他终于为这些受伤的心灵送去了些许抚慰。在以后的工作中,每当代理一起案件,他都会想起当事人那充满期望的眼神,这种信任和鼓励,让他充满力量,让他督促自己必须做到竭尽全力、问心无愧。他说:“我们中华民族有五千年浩瀚的历史,但是律师的出现只有短短的40年。我们国家用几十年的时间走完了发达国家几百年的工业化历程,但是法制化发展不是机器,更重要的是人的发展,需要全社会倾注更多的耐心去关注、培养。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这是新时代的中国赋予律师的伟大使命。”
只有热爱才能坚持
宣讲者 张苏霞 市卫计委选送
张苏霞是太原市精神病院普通精神科女科主任。1988年,张苏霞从山西医学院毕业来到精神病医院做医生。她热爱这份工作,从一开始就以极大的热情投入火热的临床一线。作为精神科的医护人员,不仅要有源源不断的爱心、高强度的忍耐力,还要有超乎常人的思维方式、行为技巧和精神意志力。被病人打一耳光、踢一脚、吐口水,对于他们来说都是家常便饭。
有一个躁狂病人,因被别人捅了4刀,在外科缝合后由十几个人送入张苏霞所在科室。张苏霞全程陪护病人如厕、照顾吃饭、给她做技术性的治疗。但病人一张口就大骂她:“张大夫,我要剁了你,你不让我出院……”即使这样,张苏霞和全体医护人员依然尽己所能照顾这名病人。
精神病人的治疗非同寻常,管理更具有特殊性。从医30多年来,为了让病人住院时感到安全和温馨,除了药物治疗以外,从2006年开始,张苏霞每周为患者及家属讲心理课,传播精神卫生知识。从2003年至今,除了每周六出专家门诊外,她在节假日、双休日都会深入病房,走到患者身边进行健康宣教,从细节上关爱病人。
从医30多年来,她收治了住院患者3万余人次,治愈率、好转率均达到了90%以上;她每天工作时间10小时以上,几乎没有一天正点下班。对每次来看病的患者她都在病历簿上留下电话号码,便于病人出院后及时报告服药情况。无论白天还是夜里,面对所有来电,她都耐心接听规劝,不少病人或者家属的电话一打就是三四十分钟。经常会有病人家属要给她送红包,都被她严辞拒绝:“如果有钱,留着看病吧,病人的病治好了比啥都强。”
从20多岁成为一名精神病科的医护人员,至今50多岁的她依然在医护一线奔忙,她为患者服务的心从来没有变过:“每一位患者都有一段辛酸的人生、惨痛的经历,遭受过偏见和歧视,但他们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在这里我们理应给她尊严,让她感到温暖和真情,医药是有时而穷的,唯有不竭的爱能照亮一颗受苦的心灵。为精神病患者服务一辈子是我永恒的选择,干这一行只有热爱才能坚持。”
乡村不单有泥土 还有诗和远方
宣讲者 苏秀荣 杏花岭区选送
苏秀荣是一名乡村教师,在小返乡联校教书20余年。他见过不少老师因乡村学校条件艰苦选择调离。但他一直坚守乡村,把做乡村教师当作一生无悔的选择。
前些年,苏秀荣在市里的学校挂职交流时,有人劝他:“小苏,你留下吧,只要你同意,手续我们来办。”他犹豫过,但想到那弯弯的山路上留下的足迹,想到孩子们送给他的手工奖状,他觉得自己不能离开乡村,不能离开这些孩子们。
苏秀荣有一个学生叫齐君亮,由于经常不完成作业,苏秀荣决定去他家走访。当他来到齐君亮家,看到土打的窑洞和千疮百孔的墙面,家里没有一件像样的铺盖,还有齐君亮带有智障、残疾的母亲,他哭了。他马上回家,把自家崭新的被子送到齐君亮家里,他还为齐君亮买了新棉衣,经常辅导他的功课。如今,齐君亮已经上了大学,这让苏秀荣备感欣慰。学生吕顺贤,父母长年在外打工,奶奶和他租住在两间窑洞里。好几次,已经过了上课时间,吕顺贤还没到校,这让苏秀荣很是焦急。有一天,当他赶到吕顺贤家里时,看到孩子竟然还躺在被窝里睡觉。原来吕顺贤的奶奶经常早早地去市里卖自家种的苹果,没有人督促吕顺贤起床,他就会一觉睡到中午。经过几次家访后,苏秀荣特意送了吕顺贤一个闹钟。从此,吕顺贤再也没有因晚起而缺课。
在平时的工作中,苏秀荣反复研究课堂数学,从目标教学到翻转课堂,不断更新着教育理念,改进着教学方法。几年来,他先后被评为山西省特级教师、全国模范教师等。他认真研究儿童心理学,参加了心理辅导员学习,并考取了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资格。他每天早上5时10分就起床学习、写作、备课,努力做到更好。
24年来,他从一个血气方刚的毛头小伙变成了两鬓渐白的中年人。但他最喜欢听的,还是教室里传出的琅琅的读书声,最喜欢做的,还是和孩子们一块儿嬉戏、玩耍。“老师,跟我们去踢球吧?”“老师,那儿有一窝马蜂”“老师,老师”……他享受着和孩子们相处的快乐,他觉得,乡村不单有泥土,还有诗和远方。
用感恩的心雕琢未来
宣讲者 殷彬 尖草坪区选送
作为父亲,他给了女儿一个健康的童年。作为匠人,他的作品独具匠心。作为一名残障人,他觉得应有一份社会责任感,身体力行去影响、激励更多的人,传递一份正能量。他是殷彬,被称为“励志匠人”。
自幼,他先天性双上肢体残疾,父母鼓励他勇敢积极地面对生活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在日常生活中,穿衣、洗脸、吃饭、系鞋带等在常人眼里看似再平常不过的事情,带给他的都是极大的不便。为了能够减轻家人的担忧,他尝试着自食其力,决然踏上了一段未知的人生之路,独自闯荡……摆过地摊、卖过报纸、做过销售,心中的委屈、苦辣酸甜,只有他自己知道。经过无数次的尝试后、他最终通过自己的努力,自学了艺术玻璃雕刻技能,能够在易碎的玻璃制品上雕刻出精美的花纹图案。
2005年,他在广东省一家珠宝公司,担任玉石礼品设计师一职。2006年,他有幸参与了该公司关于2008年北京奥运会玉石礼品的设计制作,这也给他的人生阅历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2008年,他信心满满地回到家乡创业。经历多次失败跌倒,他仍然坚持着自己的梦想并努力拼搏着。可就在他满怀热情再次创业的时候,上天和他开了一个巨大的玩笑。他的女儿先被诊断为双耳重度耳聋,之后又被查出患有先天性心脏病,需及时治疗。面对接踵而来的打击,他没有低头,而是勇敢面对挑战,积极面对生活,乐观面对未来。女儿先做了人工耳蜗植入手术,随后又顺利地做了心脏修复手术并痊愈,他终于给了女儿一个健康的童年。
身体有残疾的他,做任何事情总是不服输。他曾在太原市残疾人运动会中取得了乒乓球项目铜牌和田径项目银牌的好成绩;被评选为2016年度“感动山西人物”候选人,他的事迹被各大媒体报道。这些年他的身体不是很好,手部的力量也不如从前,为了能够继续从事心爱的工作,他不得已将雕刻工具用绷带缠绕在手臂上顽强地雕琢着自己热爱的事业爱的事业。他说:“如果上天给予你的磨难,是你所能承受的,那一定会在你今后的人生道路上帮助你度过更大的难关。”

柴杰梁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