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版权太原 >> 媒体聚焦

山西新华书店集团有限公司驻代县驻村工作队:扮好脱贫攻坚路上多重“角色”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作者:张雪娇 肖可心 2021年07月14日 16:54

 

 在日前举行的山西省脱贫攻坚总结表彰暨乡村振兴推进大会上,山西新华书店集团有限公司驻代县驻村工作队获得“山西省脱贫攻坚先进集体”荣誉。

  “在山西出版传媒集团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山西新华书店集团驻代县驻村工作队获得全省脱贫攻坚先进集体荣誉称号,让我们深感荣幸。山西新华在全省帮扶79个贫困村,有118人驻村帮扶、486人结对帮扶,平均每年投入资金1000多万元。这份荣誉不单单是给驻代县驻村工作队的,更是属于全集团在脱贫攻坚战线上奋战过的所有第一书记、驻村干部们的。”山西新华书店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刘兴太在接受《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采访时如是说道。

  作为开展扶贫工作的典型,山西新华驻代县驻村工作队是一支怎样的队伍?他们做了哪些值得称赞的工作?代县扶贫点当前的状况如何?带着以上问题,近日,《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采访了这支团队。

  做村民脱贫致富的引路人

  山西新华在代县重点帮扶3个深度贫困村:新高乡康家湾村、高太庄村和探马石村。初到驻村地时,大家被眼前的贫困震惊了。“3个村都是边远山村,条件非常艰苦。”“村里都没有集体办公场所,要借民舍挤在一起开会。”“没有互联网覆盖,智能手机都成了摆设。”回想起2018年5月刚到村帮扶的场景,康家湾驻村工作队队长兼第一书记任国瑞、探马石驻村工作队队长兼第一书记马海宁和高太庄驻村工作队队长兼第一书记韩健都记忆犹新,感慨不已。

  面对困难,初来乍到的驻村工作队队员们并没有气馁。“我们一边快速学习掌握各类精准扶贫政策,一边积极开展入户走访,摸清基本的村情民情。”任国瑞说,“集团领导多次到村调研,与各村‘两委’干部和群众座谈,找到了脱贫攻坚的关键,就是要发展村集体扶贫产业。”

  3年来,驻村工作队积极帮助村里引进帮扶资金35万元建立了集体养牛产业,整合扶贫资金113万元以集体入股形式发展养猪、织袜产业,最关键的是争取到800千伏的光伏扶贫产业,年收益可达90多万元。同时,大力扶持村民发展个体养殖、种植等产业,现在村里的养牛、养羊等产业均已初步形成规模,开创了村有支柱产业、户有帮扶产业、人人有收入来源的良好局面。

  做贫困群众的精神指路人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精准扶贫,关键在人。”在韩健看来,给钱给物能解村民一时之困,激发内生动力,树立奋斗精神,才能真正帮助村民摆脱贫困。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3位驻村队长纷纷提到了文化扶贫。驻村之后不久,驻村工作队队员们便发现了一个共同的问题,那就是村子里图书文化资源匮乏,许多村民没有看书的条件,获取知识的途径极其单一。

  山西新华书店集团领导班子对此情况非常重视,为更好发挥文化国企优势,集团班子成员分村按户对帮扶的3个村进行山区农村图书阅读专项调研,直接投入资金10多万元,在代县首创“扶智阅览室”,并捐赠了种养殖、党建、文化、健康医疗等各类图书1812册,打造特色书架10组,彻底解决了帮扶村图书缺乏,特别是农业科技类图书短缺的问题,为群众送去了极为丰富的精神食粮。

  高太庄村原书记、党小组组长张素喜说,非常感谢驻村工作队队员的付出和帮助,他们没来之前,老百姓农闲时只能坐在树下拉闲话,现在好了,有了“扶智阅览室”,农闲时期,村民们便可以到阅览室,通过看书来学习更多科学种养殖知识了。

  做群众的知心人

  脱贫攻坚中,驻村工作队队员们始终将为群众服务放在第一位。2020年10月,马海宁被中共忻州市委、忻州市人民政府授予“驻村帮扶工作模范队员”。

  探马石村里的贫困户李巨同危房改造困难,马海宁为他四处联系工队,协商造价,利用国家补贴的金额完成了危房改造,让他住上了宽敞明亮的安全住房;贫困户王锁熬患病,想去太原住院治疗,马海宁带领队员专程送他到太原就医,并协助他报销医药费用,为他落实好了健康扶贫政策……党和国家的扶贫政策落地生根,开花结果,百姓笑在脸上,更甜在心田里。

  回想起3年多来的付出与收获,当记者问他们,如果再给你们一次选择的机会,你们还会选择下乡扶贫吗?他们的答案坚实有力、十分肯定。

  “关键在于齐心协力、实实在在为人民服务。3年来集团领导和帮扶责任人非常给力,他们不辞辛劳累计入户走访420多人次,落实政策,解决问题,提升了群众满意度。集团每逢春节、国庆、扶贫日等重大节点都要开展结对帮扶慰问活动,先后为贫困群众捐赠价值30多万元的米面油和大量衣物,切实为群众解决实际困难,获得了干部群众的一致好评……”面对记者的采访,任国瑞有讲不完的故事,“我们的驻村队员徐廉卓、代伟、张超、齐谭、李天正、张浩为扶贫付出很多,每个人都很了不起。”

  “当前村里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有了崭新的村委会,村民可以坐着开圆桌会议;建好了300多平方米的文化广场,村民利用体育器材锻炼身体;现在村里4G信号全覆盖,宽带进村,80多岁的老人都学会用微信与儿孙视频。”回想起3年多的驻村帮扶中的酸甜苦辣,队长们都认为,看到村里当前发生的变化,觉得一切都值得。

  “每次能给老百姓办一件事、落实一项政策,我都感到特别高兴。现在我对于幸福的真谛有了更深的理解,幸福是奋斗出来的,为党的事业奉献自己的力量更是一种幸福,老百姓给你的肯定和赞扬,不是任何物质可以衡量的。”马海宁的一席话道出了所有驻村工作队队员的心声。

(责编:版权太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