扳手、螺丝刀、手电筒……一样一样准备好工具,11月4日24时,王晓霞匆忙去为刚刚停靠在太原动车组运用所检修库的动车组检修。深夜气温低,王晓霞一丝不苟,精检细修,确保动车组安全行驶。20多年来,她尽心尽责守护着动车组的安全,并因敬业奉献上榜“太原好人”。
夜间检修动车
今年44岁的王晓霞曾是太原电务段动车车载设备车间的一名主管工程师,动车组可能在运行过程中有所磨损,她所在的车间就担负着大西高铁、石太客专、郑太客专、京广高铁97组运营动车组的日常维护工作。
ATP是动车组列控车载设备的英文缩写,俗称列车超速防护系统,是动车的“中枢神经”。王晓霞的工作,就是诊断这根“中枢神经”的异常情况并排除故障,以保证动车各项指令的顺利传达。
随着中国高铁的快速发展,动车组昼间开行密集,夜间停运的“天窗期”是唯一可进行“全员体检”的时间段。每天,石太、大西线上跑累了的动车都会进入动车组检修库里,经王晓霞和她的同事们对ATP进行检修维护后,再出库运行。因此,王晓霞每天17时进入工作状态,至次日早7时才能下班。她和车间主任的名字及手机号码被贴在动车司机室的显示屏上,成为动车110服务热线。
由于是业务上的“顶梁柱”,王晓霞除了夜间正常完成检修,白天有时还要进行业务培训。太原电务段党委副书记康春辉直言:“她每天7点下班后还要开业务会,进行技术练兵,只能插空‘间休’几个小时,一般人难以体会其中的辛苦。”
填补技术空白
在“王晓霞创新工作室”里,有一个80厘米×120厘米×180厘米的铁皮柜子,这就是填补了太原铁路局一项技术空白并且是国内首创的动车组车载实训设备。备品柜里的备品、备件,很可能由于气候干燥产生静电,容易将设备电子元器件击穿损毁设备,需要3个月上电检测一次。但购买全套检测设备需要700万余元。爱琢磨的王晓霞想,何不建立一个适应系统,定期对备品、备件进行检测?
2015年7月至10月,王晓霞带领工作室成员开启攻关活动,成功开发了“CRH5A-200C型动车组列控车载设备室内仿真试验系统”,有效解决了ATP备品无法定期上电测试和修改内部技术参数存在困难的问题,同时具备故障模拟功能,可用于职工应急处置培训、技术比武等,每年产生经济效益200万余元。
爱岗敬业、尽心尽责,是王晓霞对自己的要求,20多年来,她所检测的动车组在线上运行时从未发生过责任故障。“我希望出库的每一组动车都能载着乘客安全抵达目的地,并一直延续这份安全成绩。”说起自己的工作,王晓霞说出她的心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