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产品不仅代表着太钢的信誉,还代表着中国制造,要做就要做到最好……”8月6日,走进太原钢铁(集团)有限公司不锈冷轧厂,48岁的牛国栋正和学徒畅谈着冷轧工艺流程。谈起自己获得“中国好人”荣誉称号时,他淡淡一笑:“对我来说,这是荣誉更是激励,今后唯有更加努力,才对得起国家的厚爱和培养。”
钻研业务
除了“中国好人”,牛国栋身上的荣誉还有很多,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中国青年五四奖章、山西省特级劳模等。
1997年,27岁的牛国栋进入太钢,成为不锈冷轧厂连轧作业区的一名普通员工。工作之初,因为许多事情“拿不起来”,牛国栋常常受到师傅和同事批评。私下里,牛国栋开始观察师傅们的手上动作。他一边仔细揣摩,一边把不懂的地方牢牢记在心间。看到牛国栋勤快又好学,老师傅们也都乐于教给他各自的“绝活儿”。不到1年时间,牛国栋就成了班组里的技术能手。
2006年,牛国栋代表冷轧厂参加太钢第27届职业技能技术比武,一举摘得轧钢“状元”桂冠。次年,他又凭借过硬的本领蝉联冠军。为了让牛国栋成为更全面的业务能手,单位派他去德国培训。得到认可和激励的牛国栋,干劲儿更大了。
攻克难关
2012年初,太钢引进了世界上规模最大、填补国内空白的宽幅光亮板生产线,但是外国专家对核心技术守口如瓶,导致操作时问题不断。牛国栋主动请缨,担任宽幅轧机大班长,开始了设备调试工作。牛国栋带领团队仅仅用了不到1个月,就实现了一次过钢成功,试生产15天后即开始正式投产,创造了单机架轧机调试时间最短、投产最早、产品质量起点最高的纪录,比通常从试车到投产的3个月时间大大缩短。
除了攻克宽幅光亮板生产线应用难题,多年来,牛国栋还啃下很多块“硬骨头”。
BA板是不锈钢产品中的高端产品,对尺寸和光洁度要求非常高。由于其生产命中率低,掌握这一工艺技术非常难。为此,牛国栋多次去优秀企业学习,寻找解决问题的关键因素。经过不断探索、试验、总结,他终于找到了解决BA板表面光洁度和板型控制等问题的方法。操作法一经推广,仅半年就为企业创造效益450万元。
注重创新
创新,是牛国栋很在乎的事。2011年,以牛国栋的名字命名的创新工作室正式成立,他继续带领团队不断创新,勇攀高峰。从2011年至今,牛国栋先后取得了2项实用新型专利、4项发明专利、6项个人先进操作法,荣获中国宝武创新成果奖一等奖1项、省“五小”竞赛成果奖一等奖1项……为企业创造9900多万元经济效益。
与此同时,他发挥所长,在不同平台、不同场所、不同技工学校累计开展培训81次,累计培训人数5000人次,培养出高级轧钢工55名、班组长28名,培养技师25名、高级技师10名。
对于荣誉,牛国栋看得很淡。他说,步入新时代,比拼实力,更比拼智力,为国家培养更多高技能人才十分重要。“我要积极发挥传帮带作用,为企业培养更多的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员工,这是我的责任和义务,我会不懈努力。”牛国栋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