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的早晨,微风送来丝丝清凉,在尖草坪区兴安苑西区小广场,居民们下棋、聊天、散步,惬意十足。住在6号楼的赵海珠老人带着磨刀石、小马扎、水罐等工具,来到西侧的凉亭,刚坐下一会儿,就有居民把自家的菜刀、剪刀取来,请他帮忙打磨。退休20多年,赵海珠坚持义务为居民磨刀、换拉锁、修理桌椅,奉献爱心,温暖了社区邻里。
免费磨刀 方便居民
年过八旬的赵海珠,一头白发,身体硬朗,穿着印有“南寨街道兴安苑社区志愿者”的红马甲,脸上挂着慈祥的笑容。邻居郭大妈递来一把旧菜刀,他接到手中端详了一番,俯下身子,放稳磨刀石,往上面淋了点清水,然后一手握紧刀柄,一手扶好刀头,专心致志地开始打磨,还时不时地停下来,用指腹轻刮刀刃,检验成果。一会儿工夫,这把菜刀变得锋利如初。
围观的居民多了起来,他又拿起一把剪刀,边磨边讲起窍门:“把剪刀的斜面平靠在磨刀石上,平稳地来回推拉。”经过十多分钟的打磨,两片刀刃合在一起松紧适度,对着布条剪下去,顺畅、省力。
“赵师傅心肠好、手艺好,方便大家,分文不收,真让人佩服!”郭大妈取回磨好的菜刀和剪刀,小心翼翼地包好,连连夸赞。
充实自己 收获快乐
抬着胳膊磨完5把刀具,赵海珠依旧精神满满。“刚退休那会儿,我的肺不太好,天一凉下来,就要咳嗽。开展义务服务后,感觉非常充实,身体也越来越好了。”他神采飞扬地说。
老人告诉记者,他原是工厂里的一名车工,平时爱观察和学习,一直对日常修理感兴趣。退休后,发现邻居常因菜刀、剪刀钝了又找不到磨刀师傅而苦恼,于是琢磨起了磨刀的妙招,反复练习技术。为了找一块称手的磨刀石,他回到老家武乡,在山里挑拣了一块质地细腻的石头,背回了太原。工具备齐后,便在小区院子支了个摊,旁边摆上“义务磨刀”的牌子。
这项义务服务最初每周一次,后来,许多居民拿着钝了的刀具上门求助,赵海珠统统接了下来,免费帮忙。每次看到居民开心地取走磨好的刀具,他心里都美滋滋的。
热心公益 树立榜样
现在,赵海珠仍保持着发挥余热的愿望和热情,免费服务的项目不断增多,包含修理拉锁、自行车、桌椅板凳等多项内容。只要大家开口,他总是有求必应。得知兴安苑社区招募志愿者,赵海珠主动报名,参加了社区举办的多场“我为群众办实事”便民活动。
“我只是办了点力所能及的事,只要能帮到大家,我就高兴。现在日子好了,不愁吃穿,儿女孝顺,自己还有些体力,能为社会继续贡献力量,感到特别有价值。”赵海珠说。
社区也积极为老人创造实现自身价值的机会,在防疫宣传、环境治理等工作中,凝聚老年志愿者的力量,传播文明新风。“赵爷爷乐观开朗,积极帮助邻里,为社区增添了正能量,感染了周围群众,是青年志愿者学习的榜样。”兴安苑社区党支部书记安建芳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