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太原新闻网 >> 今日聚焦

从“异乡客”到“主人翁” 探寻新市民的“心”安密码

来源:太原日报 作者:李杰华 2025年11月23日 07:09

  “以前总觉得在太原是‘漂着’,现在社区帮我找到了工作,孩子也能经常参加社区青少年活动,这儿就是我的家!”11月15日,在太原市杏花岭区巨轮街道新建北路社区的党群服务中心,新市民孟竹竹一边看着女儿读绘本,一边感慨。从运城来太原打拼的她,如今不仅有了稳定的收入,还参加了社区的志愿服务队,这一切转变都源于社区新市民“心”融入项目的精准服务。

  近年来,新建北路社区联动多方资源构建“15分钟便民学习圈”,围绕新市民就业、健康、生活三大核心需求,让近400名像孟竹竹这样的新市民实现了从“物理进入”到“心理融入”的跨越。

  靶向服务破难题 就业安心扎根基

  2023年,孟竹竹夫妻带着3个儿女来到太原,租住在新建北路社区。“没文化没熟人,不知道在这儿我靠什么维持生计来养活孩子,晚上愁得睡不着觉。”回忆初到太原的日子,孟竹竹红了眼眶。社区网格员走访时发现了她的困境,在交谈中得知她在老家时学到的手艺,当即记录下她的一技之长和就业需求。

  “孟大姐,我们对接了太原北部果品批发市场的李经理,他们帮你提供摊位做小买卖,还能方便你照顾孩子。”几天后,社区网格员孙红梅就带着好消息找上门,“市场的李经理听说你家庭困难还要帮扶慰问你呢!”

  针对新市民“就业难、创业无门”的核心痛点,社区工作人员主动上门摸排就业意愿与技能特长,整合辖区内企业招聘信息、岗位空缺资源,打造“家门口就业”专项服务,既为企业输送适配劳动力,又为新市民省去跨区域求职的奔波。同时,联动技能培训机构,提供针对性就业创业培训,从“授人以鱼”转向“授人以渔”。

  此外,该社区还围绕“一老一小”开展科普公益活动,链接口腔、骨科、中医养生等领域的资源,开展免费义诊与健康咨询活动,在“心理健康”与“生理健康”双维度保障新市民健康。社区还通过“春送岗位、夏送清凉、金秋助学、冬送温暖”的季节性关爱,以及常态化走访慰问,让“异乡人”切实感受到“家”的温暖,从根源上缓解其对陌生环境的疏离感。

  警网融合搭平台 治理参与显担当

  “大家注意了,陌生人给的链接千万别点,这是典型的电信诈骗套路!”在每周一次的“警网融合会”上,民警王燕妮的安全普法教育总能吸引不少新市民。

  “新市民需要尽快融入社区。”社区党委书记王婷介绍,新建北路社区教育分校在辖区建立起以服务新市民为目标的各类队伍,包含义警志愿服务队、管理人员、兼职教师等在内的各类参与人员200余人。同时,社区还吸纳新市民加入义警志愿服务队,参与日常安全排查、矛盾调解、新市民群体普查等工作。

  这种角色转变让新市民从“社区的客人”变成“社区的主人”——他们在巡逻值守、矛盾调解中熟悉社区环境,在协助民警开展工作时积累人际交往经验,逐渐建立起对社区的责任感与归属感。更重要的是,新市民的参与为社区基层治理注入了“新鲜血液”,他们能更精准地反馈同类群体的需求与痛点,帮助社区优化服务内容,让社区治理从“社区主导”转向“全民共建”。

  来自岚县的快递小哥李晓峰,通过议事会提出“希望提供优惠工作餐”的建议,仅仅一周,社区就联系辖区爱心商家提供了优惠套餐。“现在我不仅自己参与社区事务,还发动老乡加入,感觉真正成了太原的‘主人翁’。”李晓峰自豪地说。

  文化浸润融真情 此心安处是吾乡

  “以前过节只能给老家打电话,现在社区比家里还热闹。”冯建平来太原打工4年,从最初的“逢节必返乡”到如今积极主动参与社区组织的节日活动,他的转变正是社区文化融入服务的生动写照。社区依托传统节日举办的文体活动,已吸引400余名新市民参与。

  在文化融入上,社区紧扣春节、元宵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在果品菜市场、海逸大饭店等新市民集中的场所举办文体活动,让新市民在感受城市文化魅力的同时,也为他们提供展示自我的平台,让“异乡文化”与“本地文化”碰撞融合。

  截至目前,“新市民‘心’融入”项目已开展活动50余次,各类媒体报道80余篇,不仅入选太原市志愿服务示范项目,还闯进了杏花岭区新时代文明实践服务项目大赛决赛。

  项目并非“短期突击式”服务,而是通过机制建设确保长期效能。在需求响应机制上,社区依托党建联席会、议事平台等载体,定期收集新市民在就业帮扶、权益维护、社区融入等方面的诉求,形成“需求收集—问题研判—资源对接—结果反馈”的完整流程,确保新市民的声音能被及时听见、问题能被有效解决。在服务能力提升上,项目计划链接资深导师资源,为新市民志愿者搭建培训增能平台,从沟通技巧、矛盾调解、应急处理等方面提升志愿者的专业能力,让服务从“热情驱动”转向“专业驱动”。这种“长效机制+能力提升”的双保障,既确保了项目能持续响应新市民需求,又能不断优化服务质量,最终实现暖心服务的“双向奔赴”。

(责编:张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