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太原新闻网 >> 今日热评

家门口“充电” 居民学艺忙

来源:太原晚报 作者:薄鸿 2025年11月20日 10:57

  连日来,大风降温,来社区活动的人更多了。许多人发现,家门口的社区都开设了公益课,课程已不局限于唱歌、跳舞、书画等传统项目,新潮的非洲鼓、电钢琴,以及实用的育儿技巧、视频剪辑、体重管理等都能见到。(《太原晚报》11月19日)

  公益课堂进社区,知识送到家门口。近年来,从健康养生、法律维权到智能技术、反诈科普,我市各类社区公益课在街巷间悄然兴起,家门口的课堂不仅将知识服务送到群众身边,更成为激发社区活力、回应民生需求的新纽带。

  社区公益课能精准对接群众的“急难愁盼”。对于老年群体,智能手机使用、养老诈骗防范等讲座,破解了他们融入数字时代的技能焦虑;对于职场青年,心理健康疏导、劳动权益保护等内容,为高压生活提供了情绪出口;对于青少年,科普实验、传统文化等课程,则填补了课外教育的空白地带。按需设课,对症下药,让公共服务精准贴合不同群体的实际需求,也让社区服务更有温度、更接地气。

  公益课也是凝聚社区情感的黏合剂。在互动交流中,邻里之间打破了门对门不相识的隔阂,老年人分享生活经验,年轻人传授新技能,不同年龄、职业的居民在学习中建立联系、增进信任。不少社区还通过讲座组建了兴趣小组、志愿服务队,让听众变成参与者,让旁观者成为建设者,推动社区从居住空间向生活共同体转变。

  社区公益课,便民又实用。要在长效化、专业化上持续发力,避免“一阵风”。要建立需求调研机制,通过问卷、座谈等方式摸清居民真实需求,让讲座内容常更常新。整合高校、医院、律所等专业资源,组建稳定的讲师团队,提升讲座质量与权威性。同时,借助线上直播、回放等形式,打破时间与空间限制,让更多居民受益。

  期待更多公益课成为社区的常规动作,让知识服务融入日常生活,把我们的社区建设成为更有归属感、幸福感的美好家园。

(责编:王晓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