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了中药,谁会煎?”“我是中医,打开视频,教你。”“遇到了纠纷,想咨询法律问题。”“我是律师,说来听听。”这是11月15日滨体社区微信“帮帮群”中的一段对话。群内有百余位热心居民,他们中有医生、律师、教师、心理咨询师等,大家凭借各自专业特长为邻里服务,及时解决了不少急事、难事。
居民有特长
“你家怎么能这样装空调?赶快挪一下。”去年,滨河西路69号院的业主群里,有居民向邻居“喊话”,称对方新装的空调紧挨着自家卧室,噪音干扰严重。邻居回应说,外墙属于公共区域,可以随意安装。
见双方在群里争执不下,网格员乔文婷赶忙劝和,但效果不佳。此时,同住该小区的居民张女士在群里发言:“我是一名律师,说几句供两位邻居参考。”她依据民法典中关于相邻关系的规定,向双方说明安装空调外机不得对相邻方的生活造成妨碍,否则可能构成侵权,需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此外,她还提到国家有关空调外机安装的标准:室外机组应尽可能远离相邻方的门窗。若空调额定制冷量不大于4.5千瓦,与相邻方门窗的距离不得小于3米;若大于4.5千瓦,则不得小于4米。一番释法说理后,安装空调的住户沉默了。几分钟后,该住户在群里道歉,并表示会立即联系工人调整位置。
类似情况多次出现,滨体社区党委书记李福林因此萌生了一个想法:挖掘小区的“能人”,让居民在家门口就能获得专业帮助。随即,社区在业主群发布了“能人招募令”。
乐意帮助人
“医生,3号楼,李娜”“电工,2号楼,刘杰”……仅一周时间,就有18位热心居民加入“帮帮群”,并在群昵称中备注了个人特长。这个群很快发挥了作用。
“阳台推拉门脱轨了,真怕它倒下来!”一天晚上,漪汾街3号院的业主群弹出这样一条消息。居民王女士收完衣服准备关门时用力稍大,随着“嘎吱”一声刺耳声响,门脱轨了。她扶着门不敢松手,丈夫又出差在外,只好在群里求助。有邻居发来附近五金店的电话,但时间已晚,店铺早已关门。
网格员郭文媛将这条求助信息转发至“帮帮群”。几分钟后,在建材市场从事门窗安装的郑师傅立刻回应,并带上工具包上门查看。他发现是推拉门上方的定位螺丝松动,导致滑轮与轨道无法正常咬合。仅用十分钟,郑师傅拧紧螺丝,将门复位,问题迎刃而解。
邻里一家亲
有家长辅导作业时被数学题难住,将题目拍照发到群里。担任初中数学老师的孙女士马上给出解题思路;有居民咨询装修合同条款,在律所工作的陈先生审阅后,指出其中的模糊表述与潜在风险;还有家长雨天送孩子上学打不到车,网约车司机郭先生立即回应:“快下楼,我送你们。”
渐渐地,“帮帮群”赢得了居民的信任,不少人把它视为身边的“应急热线”,还有更多居民主动申请加入。截至目前,该群成员已达127人,特长涵盖法律、医疗、教育、金融、维修等13个领域。
据统计,“帮帮群”已累计响应居民各类个性化求助超过450次,由群成员自发组织的主题讲座、兴趣活动达40余场。一次次求助与回应之间,弥足珍贵的“近邻力量”正温暖传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