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太原新闻网 >> 今日聚焦

非遗太原71丨台骀的传说:治水英雄佑苍生

来源:太原晚报 作者:记者 张慧 2025年10月28日 07:19

台骀神像

台骀庙

王继祖

  在太原东山,有一座风景秀丽的山叫台骀山。山上有一尊当地山民塑造的台骀像,他就是被尊为汾河水神的台骀。传说中,台骀在此羽化为一座大山,此山遂名台骀山。2023年,台骀的传说被列入山西省第六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王继祖,台骀的传说市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上世纪80年代,他结合史书上的记载以及祖父王培德、外祖父许傅山、父亲王谦早年讲述的传说,与老伴王红菊在民间采风,整理台骀的传说。10月22日上午,他向记者讲述了这则动人的传说。王继祖表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根基和灵魂,随着我们的生活追求和社会发展的变化,非遗不可能一成不变,而是在不断地适应着社会的变化,演绎着文化传统的历史进程。只有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新时代才能绽放出更加迷人的光彩。

  古传说今人讲述

  十月的台骀山,层林尽染,游人络绎不绝。在这里,王继祖向记者讲述了那段荡气回肠的传说。即便已经讲过无数遍,他依旧满怀深情,仿佛每一次讲述,都是与古老信仰的一次重逢。

  很久以前,汾河清澈如练,沿岸百姓安居乐业。然而大阴山中的一条黑龙妒忌人们的幸福生活,占据汾河,兴风作浪。它毁田噬人,使富饶之地沦为炼狱。汾河畔的村庄中,住着一位名叫昧的英雄,其妻人称台骀娘,儿子名为台骀。昧决心为民除害,临行前嘱咐年幼的台骀:“若我不归,你当勤练武艺,为父报仇,为民除害。”

  五年过去,昧音信全无。清明之夜,台骀母子同梦昧归来。梦中,他嘱咐台骀前往三山五岳学艺。次日,台骀带上乡亲相赠的一包乡土,踏上求师之路。他历经艰险,先后登临五岳:泰山得黄巾力士授以千钧神力,衡山仙长传避水秘诀,华山圣母赠诛龙宝剑,恒山道人给予射蛟宝弓与神箭,嵩山佛僧赐缚龙索,并叮嘱非关键时刻不得擅用。

  随后台骀辗转三山:蓬莱习斗龙之艺,方丈学引龙出水之术,瀛州仙长欲留其修行,台骀却取出家乡泥土,誓言:“不除黑龙,誓不罢休!”仙长感其志,授以锦囊妙计。

  壮士行千年传颂

  五年后,十七岁的台骀返回故土,已长成威武青年。五月初五端午日,他率乡亲布阵河岸,摆下雄黄酒,设下镇龙瓮。午时三刻,台骀肃立河畔,朗声念动引龙咒语。霎时间,汾河之上风起云涌,平静的水面骤然翻腾,伴随着震天动地的龙吟,那条作恶多端的黑龙破水而出。它身长数十丈,鳞甲如墨,双目赤红,口中喷吐着腥臭的黑雾,张牙舞爪地向岸边扑来。

  这场惊天动地的恶战持续了三天三夜。首日,台骀瞅准时机,挥动诛龙宝剑,寒光闪过,黑龙的尾巴应声而断,鲜血如瀑喷洒,染红了汾河水面。台骀娘和乡亲们立即抬起巨瓮,将仍在扭动的龙尾牢牢镇压。次日,黑龙负痛发狂,时而潜入水底掀起滔天巨浪,时而腾空喷出毒液,企图消耗台骀的体力。台骀沉着应战,默念避水诀,在惊涛骇浪中如履平地,抓住黑龙破绽连发两箭,箭箭命中黑龙要害。到了第三日,黑龙已是强弩之末,它拖着伤痕累累的身躯想要逃回大阴山老巢。台骀岂能放过,他想起中岳佛僧的叮嘱,立即解下缚龙索抛向空中。那绳索见风就长,化作一条粗大铁链,哗啦啦地将黑龙牢牢锁在河岸。最后,台骀运足神力,一箭射穿黑龙脖颈,将其彻底制服。

  洪水渐渐退去,被淹没的沃野重现天地,劫后余生的百姓奔走相告,将这片用勇气和牺牲换来的土地命名为“太原”,意为“太平原野”。传说黑龙的尸身化作了绵延百里的山脉:系舟山是它高昂的头颅,山巅的两座高峰就是那对狰狞的龙角;棋子峰是穿透龙颈的箭羽;蒙山、龙山、天龙山组成了它蜿蜒的身躯;而晋祠后的悬瓮山,正是当年镇压龙尾的那口巨瓮。至于台骀,他始终守护在侧,时刻警惕着黑龙复活,最终化作了一座巍峨的高山,就是人们口中的“看山”,也就是今日的罕山,永远守护着这片他深爱的土地。

  气韵魂永驻人心

  “台骀的传说之所以千年不绝,正是因为它承载着太原人面对灾难不屈不挠的精神血脉,体现着对英雄的深切崇敬和对安宁生活的永恒向往。”王继祖说。作为台邰的传说市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他不仅讲述故事,更致力于挖掘其中蕴含的深层文化基因。

  在王继祖看来,台骀的传说所彰显的舍己为公、不畏强暴的精神特质,早已超越单一神话的范畴,成为塑造地方文化品格的重要源泉。

  如今,这一传说的传承模式正从传统口述走向多元体系。每年端午节,太原民间仍保留着祭祀台骀的传统习俗,人们以艾草沐浴、雄黄酒祭奠,感念其斩龙之功,祈求风调雨顺。在晋源区晋祠镇王郭村,许多家庭至今供奉台骀像,将其视为守护家园的保护神。这些延续千年的民俗活动,不仅是文化记忆的活态传承,更是地方认同的精神纽带。

  近年来,我市文化部门以创新的方式延续这一文化血脉:编演台骀的传说舞台剧,开展“非遗进校园”系列活动,组织青少年参与传说绘本创作。更值得一提的是,台骀山景区将传说元素融入景观设计,让游客在游览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王继祖说,“台骀山始终屹立,这个故事所蕴含的勇毅、担当与奉献精神,必将在新时代焕发新的生机,如汾河之水,流淌不息,滋养着一方水土的文化自信。”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记忆档案

  有关台骀的历史记载可追溯至战国时期的儒家经典《左氏春秋传》。其中,《左传·昭公元年》详细记载了台骀的生平与贡献。金天氏少昊裔子昧,担任水官之职,他育有二子,长子允格,次子台骀。台骀承袭父业,精通治水之道,宣汾洮障大泽,以处大原,功绩卓著。因此,颛顼帝赐封他在汾河之滨,并由沈、姒、蓐、黄四族世代守护其祭祀。后来,晋国崛起并主宰了汾河流域,台骀的神祀也因此被载入太原的历史。

(责编:张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