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太原新闻网 >> 汽车频道

走进商圈、线上下单、全国统一价——

买车你会选厂家直营吗?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作者:记者 徐佩玉 2025年09月30日 12:01

  你有多久没进4S店了?当买车像买手机一样,走进商圈、线上下单、全国统一价时,传统的购车习惯正被悄然重塑。

  在中国市场上,不论是新能源车企还是合资品牌,都开始尝试直营模式。有的将直营店开成社群中心,有的探索全渠道销售。直营模式好在哪儿?经销商又该如何面对新挑战、寻找新定位?

  卖车渠道变了

  ——自主品牌升级体验店模式,合资车企尝试厂家直营

  不少车主有过这样的购车经历:一个品牌有多个经销商,优惠力度和赠送服务各不相同,消费者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在各个经销商门店间看车、做比较。这些4S店往往开在郊区,相互距离很远,十分不便。

  这种情况正在改变。随着新能源汽车产业快速发展,新势力品牌大量涌现,厂家直营模式逐渐成为主流。

  直营店开进中心城区的商圈里。不少人会在逛街时顺便去看看车。有意向的消费者只需要选择一家距离近、服务好的店就可以完成全部购车流程。

  下单方式也有变化。“以前买车是去4S店找销售下单,现在是用手机下单。”北京车主王先生说,以前订车是在经销商的销售网络里下订单,现在是直接在品牌官网或APP上自己选好配置下单,既简单又透明。

  直营店的功能更多元。走进蔚来北京旗舰店NIO House,这里不仅有新车展示,还有开放式厨房、共享会议室和图书馆,还能品尝到特调饮品。这座被车主亲切称为“牛屋”的空间,已超越传统汽车销售场所的功能。特斯拉上海荟聚中心体验店里展示的不仅有新车,还有零部件和人形机器人,全方位展示品牌的核心竞争力。大众ID.Store开进了北京的蓝色港湾、深圳的深铁汇里等商业中心,是集合了品牌体验、产品展示和新车销售功能为一体的城市数字化展厅。

  跨国车企也开始尝试直营模式。沃尔沃、凯迪拉克等品牌已经采取这一模式,一汽—大众通过揽境车型试水直营模式,一汽丰田针对卡罗拉车型推出厂家直销模式。不久前刚推出首款战略车型的上汽奥迪同样采取了直销模式。

  与此同时,还有一些品牌选择全渠道销售,既有厂家直营店,也有经销商店,但会强调统一价格、服务。例如,吉利旗下的极氪采取直营模式,并于近期引入合伙人模式,合伙人主要为用户提供销售、交付、售后环节的服务,用户仍然通过极氪官方APP下单和开票。无论直营还是合伙人门店,所售卖的极氪车辆均为全国统一零售价,门店的服务标准、用户体验保持一致。

  传统经销体系升级

  ——价格透明、服务升级、渠道扁平

  与传统4S店相比,厂家直营模式好在哪儿?

  中汽政研产业政策与国际化研究部高级研究员刘锋向本报记者介绍,过去多年,汽车行业的销售模式以传统经销模式为主,即厂家授权4S店,由4S店负责汽车产品的销售和服务。主机厂以批售价把车卖给经销商,经销商再以零售价卖给消费者,销售发票由经销商来开,这就导致了不同4S店的终端价格存在一定差异。

  而汽车厂家直营模式,即主机厂不通过传统授权经销商渠道,汽车企业直接投资、运营销售网络,通过自建门店、线上平台,直面消费者提供产品和服务的一种销售模式,为消费者带来标准统一的购车体验,使其成为汽车品牌形象建设的一部分。

  直营模式更加强调透明性和与用户的直接连接。刘锋说,对主机厂来说,定价、服务、品牌形象、用户需求均可直接掌控,渠道更扁平、反馈更快、效率更高、客户黏性更好。对消费者而言,价格透明省去议价成本,标准化的销售服务让购车体验更便捷省心。例如,蔚来汽车通过APP与车主保持密切沟通,收集用户反馈,根据用户需求优化产品功能。同时,蔚来根据用户的地理位置和使用习惯,合理布局换电站,提升用户补能体验。

  “我8月底刚买了一辆新能源车,全程在APP上操作,价格透明,没有讲价的烦恼,售后服务也很及时,感觉非常省心。”上海车主李女士对她的直营购车体验十分满意。

  直营模式为啥兴起?

  一方面,数字化浪潮降低了直营门槛,主机厂“指尖”即可触达用户。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第5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今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11.23亿人,互联网普及率达79.7%。在此背景下,车企通过官方APP、小程序、直播等数字化工具可直接高效连接千万级用户,降低了渠道依赖。

  另一方面,刘锋认为,传统授权经销模式的价格不透明、客户联系弱等痛点持续存在,有的头部企业以直营破局,证明了直营模式的可行性。今年初,商务部等8部门发布的《关于开展汽车流通消费改革试点工作的通知》提出,提升汽车流通消费数字化水平,支持企业建设线上线下融合的新车、二手车销售服务体系,从政策角度进一步推动了新模式的兴起。

  此外,从消费者角度看,90后、00后已成为购车主力,他们更重视交易透明度和个性化体验。多重因素推动下,直营模式愈发火热。

  经销商变服务商

  ——从传统的销售主导转变为“服务提供者”

  直营模式火了,经销商何去何从?如何寻找新定位?

  多个受访合资品牌车企表示,其采用的厂家直营模式并非舍弃经销商,而是经销商的角色发生了转变,从传统的销售主导,转变为“服务提供者”,提供销售线索、试驾服务等。经销商的盈利模式也从车企获取销售“返利”变为服务“返佣”。例如,上汽大众将经销商考核中的50%佣金和其服务质量挂钩,尝试把经销商变成服务商。

  在业内看来,直营模式的兴起并非对授权经销模式的“全盘否定”。刘锋说,对主机厂而言,直营模式虽体验优,但成本高、资产重,包括建店、运营及直面消费者服务的费用等。授权经销商则可分担车企的建店与库存的资金压力,并提供现成的销售与服务团队。目前,不少传统品牌推出“线上直营+线下代理”模式,主机厂线上完成订单,经销商提供线下展示、交付、售前售后服务。

  刘锋认为,经销商未来将加速向“轻资产服务枢纽”转型。一是模式升级。主机厂线上统单定价,经销商剥离库存轻装上阵,以服务佣金替代销售返利,资金压力更低,周转将更从容。二是业务聚焦。门店从“销售网点”转变为“高价值体验触点”,以线索深耕、沉浸式试驾和圈层运营,加固用户纽带联系,抵御线上直营的冲击。三是服务拓展。面对新能源车维保频次降低、第三方售后分流的压力,将单一维修服务延展为“全生命周期服务包”,涵盖汽车金融、租赁、二手车置换、个性化改装等衍生领域,形成新利润增长点。

  直营模式与授权经销模式有望长期并存。刘锋认为,未来可能会形成“厂家直营+授权经销商代理”互补生态。直营模式通过提供透明的定价与标准化的销售服务,既有利于规范市场竞争,又能为经销商转型留出缓冲,避免大规模退网造成服务真空。同时,也将推动行业从价格竞争转向服务与技术竞争。

(责编:王晓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