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6日,“生命驿站——榆社化石发现百年特展”在山西青铜博物馆开展,带领观众“阅读”亿万年前的生物史书,开启穿越时空的自然物种奇观之旅。
展览由山西博物院、榆社县化石博物馆、天津自然博物馆、山西自然博物馆主办,纪念榆社化石科学发现百年。
榆社被誉为“世界古脊椎动物化石的宝库”,自20世纪20年代初这里首次发现古生物化石以来,吸引了中外学者的关注。最具典型性和代表性的是距今约530万至260万年间的化石,在国际古生物研究中具有“唯一性”“不可替代性”和“承上启下性”,具有非常重要的学术价值。
以“发现·解码”“探索·见证”“保护·永恒”三大单元为脉络,展览系统展示了这片土地如何以沉默的化石,串联起跨越国界的科学对话,记录下地球的脉动与生命的更迭。展厅内,肯氏兽类头骨化石、剑齿象头骨化石、剑齿虎上颌骨化石等珍贵展品,像地球亿万年变迁的“时光印记”,既见证了物种的兴衰荣枯,也镌刻着气候环境的变迁轨迹,无声启迪着观众珍视和守护赖以生存的绿色家园。
展览通过系统的化石和地层证据,重建了史前山西的生态环境。山西自然博物馆古生物研究室主任董黎阳为现场观众进行专业讲解,深度解读化石背后的科学故事。在互动体验区,“化石修复体验”活动吸引了众多参与者,观众们使用工具亲手清理模拟化石。
本次特展既是对百年科研探索的致敬,也是一次生动的自然科学启蒙,将持续至12月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