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太原新闻网 >> 今日热评

把非遗传承融入日常

来源:太原晚报 作者:孙达佳 2025年09月10日 11:23

  这一手“以手代刀、以撕代剪”的绝技,便是被誉为“无剪之艺”的武氏撕纸。2017年,古交市的武氏剪纸撕纸艺术入选山西省第五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并州新闻”客户端9月9日)

  从市民广场上模特身着剪纸纹样华服,到太原市35所学校里孩子们手中翻飞的红纸,作为山西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古交市的武氏剪纸撕纸艺术正以“看得见、摸得着”的姿态,走进百姓的生活,让大众成为非遗传承的主角。

  让非遗生活化。七旬匠人武四新三两分钟便能让红纸生万象,赋予其生命。纸艺曾是贴在窗上的装饰,武四新的探索,让纸艺从“窗上”跳向“生活”。看看纹样,摸摸布料,人们不必再等过年才能接触纸艺,在时装秀、日常穿搭中,就能感受到传统技艺的美感。此时的非遗,不是小众欣赏的艺术品,而是大众可触的生活日常。

  让传承“低门槛”。武四新坚信艺术不是敝帚自珍,他毫无保留地传授技艺,引领不同群体走进纸艺世界。公益课堂里,任何人都能轻松入门。学校课堂上,孩子们在动手实践中爱上纸艺。他还带着这项技艺走出国门,让世界看见非遗的魅力。没有门槛,不设限制,这样的传承,才让非遗有了恒久的生命力。

  让非遗走进大众心里、代代相传,需要守正创新。要运用创新手段让非遗“看得见”。除了在文化节、展览等特定场景亮相,非遗还可以融入商场、公园、地铁等日常角落。比如在地铁车厢贴上非遗纹样,用剪纸风格设计站点标识,让人们在不经意间与非遗相遇。同时,要运用不同平台,让非遗传承触手可及。探索“非遗+文创”“非遗+文旅”等模式,拓展展示场景。更可借助现代科技之力,用VR打造虚拟剪纸体验,让非遗突破时空限制,无需剪刀等实际材料,就能在屏幕前感受剪纸的乐趣。

  非遗技艺传承,是一群人的守望。要把非遗留在身边,留在日常的小欢喜中。

(责编:鄢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