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山西省发布了12项数字文旅创新案例,涵盖数字复原、虚拟交互、智慧管理等多个领域,为文旅产业注入了新的活力。
数字文旅消费是借助数字技术,如人工智能、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对文化和旅游资源进行创新整合与开发,为消费者提供全新文旅体验的消费模式。它打破了传统文旅消费的时空限制,让消费者能够更加便捷地获取文旅资源,并且能够获得更加沉浸式、个性化的体验。例如,敦煌莫高窟通过3D建模和数字化展示,让游客无需实地参观就能欣赏到精美的壁画和雕塑,同时也减轻了实地参观对文物保护的压力。还有西安大唐不夜城,利用大数据智能分析和VR体验等技术,优化景区服务质量,让游客仿佛穿越回唐朝,感受大唐的繁华。数字文旅消费的发展具有多方面的积极意义。
从文化传承角度看,数字技术如同守护文明的“时光宝盒”,通过3D建模、全息投影等前沿手段,将濒临失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深埋地下的历史文物、难以触及的古籍文献进行数字化存档与沉浸式呈现。例如故宫博物院借助数字扫描技术,将数万件文物转化为高清数字资源,既降低了文物受损风险,又让千里之外的观众能“零距离”感受中华文明的厚重底蕴。在经济领域,数字文旅消费成为拉动内需、激活市场的强劲引擎。以江苏为例,当地依托5G+VR技术实现4A级景区智慧化全覆盖,不仅为游客提供了全景导览、虚拟试穿汉服等新奇体验,还带动相关消费增长,形成“科技引流—消费升级—产业增值”的良性循环。同时,数字文旅倒逼行业革新,驱动文旅企业突破传统运营边界,探索“云演艺+线下实景”“数字藏品+文旅IP”等跨界融合模式,催生出“一部手机游云南”等智慧文旅平台,显著提升了行业运营效率与服务精准度,为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持久动能。
进一步激发数字文旅消费潜能需促进文旅产品创新。要与时俱进开发新型文旅产品,深入挖掘地方历史文化特色,因地制宜利用数字技术提升旅游景区吸引力。例如,南京大报恩寺遗址通过AR技术活化文物,吸引了大量游客,拉动消费。杭州湖滨商圈的“宋韵十二时辰”,将传统市集与现代商业完美融合,打造出独特的消费场景。同时,利用大数据和云计算等技术,为用户提供个性化的数字内容服务,开发定制化、互动式、体验式等新型消费模式。比如,武汉“知音号”游轮让游客成为戏剧的一部分,这种沉浸式体验深受消费者喜爱。
相信在未来,数字文旅消费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让“诗与远方”在数字时代绽放出更加绚烂的光彩。